摘 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因为各种学习事务繁琐,班主任无法确保每时每刻都能控制整个班级,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的将学科任务下放给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出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班级干部团队。培养班级干部需要在班主任的带领,并且能够充分的统筹兼顾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班级干部的日常工作不仅仅是帮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培养身为班干部的学生学习管理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将立足于中学班主任的位置,综合分析班级干部的选拔管理机制,剖析如何培养班干部的能力,以期给读者带来思考。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管理班级
前 言
对于学生时代而言,创造学生对于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认可十分重要,而集体荣誉感的建立往往需要一个核心来引导,班主任往往是这个核心引导人物。中学是学生时代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及各种来自生活方面的困扰,心态会有较大的变化,而班主任在这种氛围下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导和管理,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还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样以来也给班主任带来了更加冗杂的事务,但是人无完人,班主任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候就可以作用班级内部的力量,培育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干部管理团队,便于维系整个班级的学习生活,从而达到分解班级管理任务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帮助班主任带领好整个班级。而培养优秀班级干部团队的第一步就是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并培养他们能力,因此班主任应该擦亮双眼,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对于学生而言,争取班干部,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根据具体情况,选拔班干部
对于一个新的班级而言,班主任面临着一切都是未知情况,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学习能力都是未知的,但是班主任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询问以往学生的学习生活或者通过以往老师的评价标语可以快速认知学生的能力,例如询问学生以往是否有过班干部的经历,是否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快速得到有效信息,虽然这些评定无法详细记录学生的所有价值,但是确实能够在短时间筛选出有能力、有想法的学生进行班干部选拔,除此之外,通过其他人的评价也可以得到学生的信息,班主任需要了解各种情况之后再去任职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拔一定也要以学生为根本,不能脱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看工作效果和工作结果,需要班主任综合分析后进行观察,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询问学生们班内的班干部在班级内的管理情况,以问卷调查类型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干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们建立班级的整体感,让班干部真正的服务其他同学,真正学习到与他人合作,以维持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二、要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和指导
首先,老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调整好心态。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当班干部,而且当班干部要付出很多,所以他们并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老师要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班干部必须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与他人合作的心理以及不断学习和感恩他人的心理,这些是作为一名班干部必须要有的心理;其次,老师要和即将上任的班干部讲清楚职责范围。不同的班干部负责的领域不一样,比如语文课代表,主要负责班级中语文的学习,帮助老师处理日常工作;卫生委员主要负责班级里的卫生问题;而班长负责的事务就比较多了,主要帮助老师处理日常的班级活动等。最后,老师要对班干部进行指导,这个主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展开。比如在组织召开班会时,让班干部参与策划,老师在班级中再给他们树立个榜样,以后让班干部自己组织,老师在旁边听着,班会结束后老师要针对问题对班干部进行指导,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三、班级管理制度化,创建群体管理方式
班级的日常管理和秩序维护不能只单单依靠班干部,更多的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但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会受到各种潜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班级内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强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制定班规的过程对于班级来说十分重要,奖罚分明的班级管理章程有利于班级内秩序的形成。除了建立并完善班级内的规章制度,还要发挥每一个同学对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和维护班级规章制度的奖惩制度,让每一个同学都形成共同的道德责任约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凝聚为一股力量。此外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内部由班干部带领进行学习互补,挑选班级内成绩相差一定距离的人共同学习,优势互补,发挥出班干部的带领作用,共同创建美好中学时代学习生活,丰富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四、帮助班干部面对同学的监督与批评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培养班干部的能力,学生和老师要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监督。班干部也是学生,尤其是在中学阶段,他们能力非常有限,难免会犯错,导致工作不到位,这种情况下下,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监督。当班干部犯错时,学生和老师要及时提醒他们,不管是卸任还是写检讨,都要让班干部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错误,尽量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要对班干部进行评价,通过日常的观察,看看他们是否是懈怠了,看看他们是否还能胜任这一职位,综合评判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效果。无论是监督还是评判,都是对班干部一种督导,让班干部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让他们更好的为班级服务。通过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与批评,可以督促班干部进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去补足自己的短板,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五、营造民主氛围,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班级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小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应该塑造学生对集体的认知,给予学生民主的权利,这也是让学生参与治理班级的方法,以便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们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养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积极的去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在班干部管理班级过程中,通过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不断的增强学生们自我管理的意识,人人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班级管理就变得很轻松。
六、日常管理中老师要放权
班干部刚上任时,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老师不能因为出错就不把工作交给班干部了,正确的做法是要给班干部更多的机会去磨练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要做的就是放权,将日常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交给班干部,让班干部自己进行组织策划,以此给班干部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比如日常开班会等活动,老师就要把责任交给班干部,这种放权让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提高了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还让培养了班干部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磨练,班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管理班级上也更加得心应手,锻炼了班干部的综合能力,使得班主任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与教学工作中。
结 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的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老师的培养与引导,到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动态。班主任更多的需要加强对于班级内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班级荣誉感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班级管理,积极引导班干部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初中班干部管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2]韩花一.小学班干部自主管理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任晓靓.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湖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