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陈强
[导读] 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基础学科之一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基础学科之一,其起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既符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也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然而,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在很多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与生活现实背离深远,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出其在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培育、品格塑造、价值引领层面的作用与价值。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轻视,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淡化,成为主观层面影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现的主要阻碍。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切实落实道德与法治生活化上寻求突破,为促使学生发展,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而给予保证与助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全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并结合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发挥好其在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作用。这一纲领性指导,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与现实教育需要差距较大的是,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师强制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发展严重受阻层面。教师与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行动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推进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并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代导向,为切实寻求变革与优化铺设道路,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的驱动与影响下实现蜕变。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
        作为一种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可、赞许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然而,纵观目前很多农村地域对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推广和落实情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病,也成为今后师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重点与核心。
        1.生活化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形成
        在很多农村地域,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在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依然按照传统模式与固有思路设计教学活动,讲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枯燥化、单一化、无趣性比较普遍。而且一些教师总认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思路更加可靠,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程式化、套路化模式比较普遍。至于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践行,基本都是浅尝辄止,教学开展依然徘徊在创新与传统的边缘。
        2.生活化教学实施仍旧停留表面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生活实际体验与教学内容、活动、思想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现实与知识内容的迁移与过渡中实现认知飞跃。然而,在一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生活化教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解读不都充分、把握不够精准,以致在教学实践中,追逐更多的是表象层面的应用与渗透。教学形式看似比较靠近生活,比较丰富多元,但是在具体效果上,并未对学生心灵、思想、价值、认识等方面带来实质性感召与实切性影响。
        3.生活化教学设计依然存在缺陷
        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中,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依然凸显。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在尝试生活化教学,但是由于对其内涵和导向掌控不足、理解不透,使得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教学活动的开展,略显生硬,缺乏应有的关联性与有机性。二是在教学反馈中,面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困惑,应对发力,应对不够科学、灵活,使得学生并未获得实质性收获。三是在时间掌控上,由于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很多无效性生活化教学活动对于课堂有效时间的挤占太多,主体性教学内容的落实难以充分呈现。四是教学评价上,对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兼顾不够灵活,有时整体关注过多,忽视了个体的引导;有时个体指导太多,影响了整体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为了确保生活化教学得以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实践与高效应用,教师在具体措施落实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确保其得以更好应用,发挥实效。
        1.立足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很多内容,知识,与生活之间都有着紧密关联。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要加强对生活素材、资源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生动、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一是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借助与应用,培养学生善于发掘生活元素的意识,在实现教学与生活相互对接的过程中彰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二是加强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与渗透。借助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开展剖析,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2.构建生活情境,优化教学内容
        在鲜活、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将会得到充分激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融合生活特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故事、游戏等方式,还原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再现问题与学习本真,使学生融入其中,学习知识,塑造品德,提升能力。一是创设故事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具体故事关联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内化能力。二是构建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升其精神境界,培育其高尚道德,塑造其价值观念,涤荡其心灵世界。
        3.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活动对农村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效能的凸显,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践行生活化教学尝试中,应该立足学生生活现状,多组织一些具有针对性、探索性、诱导性的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理解不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和价值,为促进其学习发展而提供助力。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离开课题,进入社区、公园等开放环境,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在服务与奉献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带有趣味性、竞赛性的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比赛、研讨、辩论等方式,交流分享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三、结论
        总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与践行,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深度参与。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互促并进,方可真正凸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功能,为促使其教育效能凸显而提供助力。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病,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并付诸探索,让学生在生动、多元、丰富的生活化体验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感价值内涵,让具有生活化特质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真正服务于教学发展,服务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法制博览,2019(21):290.
        [2]刘亚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66-67.
        [3]李建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7):79-80.
        [4]谢燕原.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3):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