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期   作者:王少岩
[导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药物来进行护理治疗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药物来进行护理治疗。方法:本院主要通过对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医护人员对这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8例。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护理治疗,而对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护理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护理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并且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0.引言
        由于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疾病,患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的自身抵抗力较弱,并且根据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患病概率逐年递增。本文主要通过对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对着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进行护理治疗,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对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这76例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且保证每组患者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6例,患者年龄在45~8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52±5.32)岁;而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年龄在43~8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9.45±2.32)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对76例患者进行CT检查,确认没有其他神经疾病。本文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无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4]
1.2方法
        医护人员通过对76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并且每组患者各为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护理治疗,每日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片,要求患者连续服用2周;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依达拉奉药物护理,要求患者每日服用两次,每次30mg,连续服用2周。医护人员两周后,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测,从而来对护理效果进行判断。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且将护理效果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显效、有效、无效。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精神损坏程度减少80%以上并且病症基本消失,则为显效;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精神损坏程度减少50%~80%,并且病症明显消失,则为有效;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精神损坏程度没有明显消失,并且病症基本没有变化,则为无效。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治疗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之和/总例数进行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来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计量资料(x±s)表示,检验用X2表示,t表示检验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中有明显的护理效果的有12例,有效的有18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占78.95%;而观察组患者中有明显的护理效果的有19例,有效的有17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占94.74%。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2.2对两组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服药过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对照组38例患者中总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分别为:头痛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心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而观察组38例患者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分别为:头痛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心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3.结论
        由于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所导致脑部组织坏死的一种病症,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临床上出现了许多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而依达拉奉药物是抗急性脑梗死的常见药物,通过有效的控制动脉血管的出血量来控制脑梗死,并且缓解出现其他的神经疾病。通过本文对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两组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依达拉奉药物在治疗护理脑梗死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菁,白雪,余静,等.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上海医学,2010,33(12):1112-1116.
[2]曹秀梅,应风博.依达拉奉、长春西汀、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5-4516
[3]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等.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58-60
[4] 李欣,李雯.刘凌云.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