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10期   作者:崔志广
[导读]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手段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手段,是资源配置、量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行业不断改革,整个行业竞争激烈、环保加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日常经营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内部管理要求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管理提供前瞻性意见。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下的绩效考核机制也会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与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在逆境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对策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凭借其自身优势,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资金和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当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相关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信息反馈滞后、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为了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发展,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如提高预算管理意识,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等。
        1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日常运行的根本,更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以及高效运行的基础。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想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内屹立不倒,就需要企业考虑环境与内部结构建立一套长效运行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1.2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划分,科学分析可进行成本压缩的基本点,提高施工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此外,目前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正逐步从传统施工模式向EPC、PPP或EPC+PPP模式转变,新模式也就意味着新要求,这种新模式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个项目与企业机关在地理位置上可能相距甚远,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有助于协调整个集团的运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工程项目,甚至是企业的全部员工都纳入进来,提高企业部门和项目之间的沟通,也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率以及综合调配能力,减少相应的成本。
        1.4长效监控经营管理状况
        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并不是仅仅存在一时,而是贯穿在企业整个项目的运行,对项目运行起到长效地监督作用。通过对预算目标和实际差异的分析,再结合实时市场变化情况、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企业实际的财务数据,在比较中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平行监测各个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在项目与项目比较之间及时发现风险,使得企业有敏感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就目前来看,企业全面预算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导向严重脱节、其次预算编制合理性不够、预算监督力度匮乏,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便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详情如下:
        2.1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导向脱节严重
        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引起重视,致使企业战略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内容无法将企业长期业务目标反映出来,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严重脱节,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2.2缺乏合理的全面预算编制
        预算指标编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由此可见,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并未意识到,致使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无法与预算目标有效结合,并出现预算脱节的现象。另外企业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未能及时对财务信息精确核算,而各部门间沟通的缺乏也会影响预算管理的落实。此外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也会削弱预算管理的效果。
        2.3预算监督与考评力量不够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当中监督与考评作为重要的内容,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部分建筑企业未建立相关监督与考评制度,从而影响全面预算作用更好地发挥。
        3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提高意识
        传统施工企业在观念上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因此首先需要企业从意识上进行提高,无论是在质量管控环节还是项目投标环节都需要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让预算管理工作不再是表面形式。由管理层牵头,普及全员预算管理理念,只有管理层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使得数据的传输及时通畅,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建设。其次,管理层应明确各个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权责利,要求相关部门考虑行业特性,建立一套与本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2优化组织机构
        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较好的展开,并且相关预算目标制定的规范、合理,企业有必要成立相关的专门机构,即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制定、调整、沟通、反馈工作负责。该委员会应由董事会直接管理,保持相对独立性,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编制预算目标,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保证执行结果反馈渠道畅通。通过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预算指标。利用该体系进行数据的横向对比,通过将实际数值与目标数值的比对,及时发现施工或管理过程的不妥之处,保证企业能迅速作出调整反应。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各个项目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利用大数据的背景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输,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用、分包工程款、垫资费用等都可以反馈到信息共享平台上,使得预算管理部门能够准确的了解财务、业务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准确了解预算完成程度,及时捕捉突发情况并迅速作出合理调整,一方面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此外,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每个部门都有反馈的权利,且为了保证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尽量直接、简明的将信息反馈给预算管理部门,减少中间审批流程。
        3.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施工企业想要顺利完成预算目标,需要考虑自身情况合理设计预算考核方式,明确考核指标,将预算目标具体细化,细分为以周、月、季为单位的考核体系,年终再进行统一评价。此外,考核体系的设计应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出发,结合各个项目、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落脚于提高企业营运管理效率。此外,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保证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一剂良药。具体而言,针对企业机关和项目工程应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且工程项目进行分级考核,为不同员工的付出程度区分打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认可员工的价值,使其潜能尽可能地被激发,提高公司预算管理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发展局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对相应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从各个环节来落实预算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为我国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岳格丽.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应用[J].财经界,2019(7):104-105.
        [2]郝义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8(32):107-108.
        [3]张晓飞.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