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对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39例和对照组39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对比,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5.9%,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对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并发症少,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腔镜; 肺癌; 肺癌根治术治疗;疗效;安全性
肺癌原发于支气管上皮或腺体,自气管隆凸、主支气管直至肺泡均可发生。外科切除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与受侵犯的邻近组织是治疗的最有效办法 [1]。近年来采用电视胸腔镜技术作早期肺癌肺切除术,已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采用此项技术作广泛纵膈、肺门淋巴结清扫,会有一定困难,但它完全可以完成胸腔内选择性淋巴结局部清扫。现对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78 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39例和对照组39 例。对照组男 19例,女20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0±2.5)岁;分型:周围型肺癌31例,中央型肺癌8例;病变部位:上叶10例,中叶3例,下叶26例;原发病灶直径0.4~4.1cm,平均原发病灶直径(2.15±1.02)cm;分期:Ⅰ期14例,Ⅱ 期14例,Ⅲa期11例。观察组男 18例,女21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5±3.5)岁;分型:周围型肺癌30例,中央型肺癌9例;病变部位:上叶11例,中叶3例,下叶25例;原发病灶直径0.5~4.1cm,平均原发病灶直径(2.52±1.35)cm;分期:Ⅰ期13例,Ⅱ 期15例,Ⅲa期1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均取标准侧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置镜切口于第7或第8肋间腋中线位置做1.5cm 切口,单肺通气后,将电视胸腔镜置入胸腔,探查胸膜病理情况及粘连情况。于腋前后线第4或5肋间做5~10cm切口。有粘连先进行分离,探查病灶。选第4肋间切除上肺叶,第5肋间切除中、下肺叶。对术前未确诊患者,将病灶完整切取,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加以明确诊断。于胸腔镜辅助及常规开胸器械配合使用下,将肺叶及肺门血管在直视下分离,分别结扎,切断。然后切断支气管,取出病肺。进行淋巴结清扫同时对各组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用蒸馏水冲洗胸腔,置引流管后进行关胸。术后2周进行化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健侧卧位,行气管插管麻醉,第5肋间后外侧20cm为手术切口,肋骨应用撑开器撑开,常规切除肺叶。同时清扫肺内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对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x2检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9例,淋巴结清扫组数( 6.9±0.7)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5±10)个;对照组患者39例,淋巴结清扫组数( 6.3±0.8)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4±9)个;两组患者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9例,手术时间(158.5 ±31.5)min,术中出血量( 127.5±50.2)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3.6±0.5) d,术后住院天数(6.1±0.5) d;对照组患者39例,手术时间(131.5±30.8)min,术中出血量( 166.5±66.2)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4.7±0.6) d,术后住院天数(8.3±0.6)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9例,发生切口渗血1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漏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 ;对照组患者39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渗血3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漏气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9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5.9%,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死因中占居首位。可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及不同的生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2]。胸腔镜手术可准确地进行纵膈淋巴结活检,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或修正错误的分期诊断,使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3]。行胸腔镜探查,排除了侵犯的情况,由T降为T2,从而转开胸手术,达到了根治目的。此外胸腔镜还可准确地对肺癌进行观察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彻底清除肺癌患者体内的淋巴结,对肺功能损伤较小,具有微创,瘢痕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4]。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对比,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5.9%,两组差异明显。
总之,对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毛建林,郑喆.电视辅助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27) : 152 - 153.
[2]崔海峰.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的 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97-98.
[3]于晋.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进展[J].医 学 理 论 实 践,2017,30(9):1276-1277.
[4]刘汉云,张自正,梁锦崧,等.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周围 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1,22( 20) : 6 826-6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