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门诊护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8期   作者:李蓉波
[导读] 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门诊护理干预措施

李蓉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门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98例,均为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所有患儿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并且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及惊厥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9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81.6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所帮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门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患儿体温快速上升,导致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发的阵发性抽搐,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病因即是感染,呼吸道感染占比较高,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疾病,好发于6岁以下的幼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儿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是死亡结局[1]。因此,小儿高热惊厥需要引起医生及父母的足够重视,积极分析小儿惊厥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2]。以下,笔者就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门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并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98例,均为我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4个月,平均年龄为(3.12±0.75)岁;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5个月,平均年龄为(3.25±0.82)岁。对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性别、年龄等资料上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可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即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而观察组所有患儿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环境护理 注意诊室内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并且防止蚊虫叮咬,适度调节诊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严禁成年人在诊室内吸烟。②高热护理 将患儿挪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主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手法,可以温水擦拭、额部冰敷等方式,现在患儿的头部放置冰袋降温,再使用温水对患儿的腋窝、腹股沟、肘窝及四肢等进行擦拭降温,注意在此过程仍需保暖。对于物理降温不明显的患儿,可以采用药物降温的方式,在用药前需要询问患儿家属在4h内是否服用过退烧药物,并且询问药物禁忌史,严格按照医嘱给药。③惊厥护理 第一时间控制惊厥症状,可以采用5%水合氯醛灌肠的方式,在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需要密切注意患儿的反应,如果效果不理想可采用地西泮治疗。④心理护理 患儿在发生惊厥后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鼓励与安慰,与患儿沟通时尽量语气轻柔,并且引导患儿家属安抚患儿,帮助患儿获得安全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及惊厥消失时间进行随访对比;②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的调查问卷,得分在80分以上为满意,得分在60分-80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均需经SPSS21.0系统分析检验,统一使用(n,%)则表明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使用()则表明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凡有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及惊厥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幼儿常发的疾病之一,尤其是6岁以下幼儿,一旦幼儿发生高热惊厥,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给患儿的脑部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笔者发现年龄小的幼儿发病率高于年龄高的幼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身存在贫血、低钠、低钙等症状的幼儿发病率更高,此外,家族史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了解了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的危险因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护理过程的重点是降低患儿的体温,控制患儿的惊厥症状,并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这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从而促进患儿的治疗与恢复[3]。本文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及惊厥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9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81.63%,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所帮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姜艳.探究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和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9,6(14):141-142.
[2][2]单娜,王红梅.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总结[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0):134.
[3]辛英.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探讨及门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