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给公路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建养并重”的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84.65万km,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km,占公路总里程98.2%,开展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防治工作中,微表处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填补路表裂缝,防止雨水下渗基层,是当前应用最多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为此,在施工中,必须重视微表处的应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
1 微表处技术特点
1.1 施工周期短
沥青路面在养护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不会给公路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完成2h后即可开放交通,能有效预防交通堵塞现象。
1.2 改善路面安全性能和抗滑性能
在长期应用中,路面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与雨水冲刷,地基结构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病害。采用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对病害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解决损坏路面的结构问题,还能提高路面综合性能,确保交通行驶的安全性。从当前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微表处技术常用于处理沉陷、车辙、泛油、松散等病害,可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1.3 节约能源
与其他养护施工技术不同,应用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在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环节,微表处养护技术将沥青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后即可施工,不存在再次加热的问题,所以节约能源,且施工效率较高。
1.4 降低环境污染,改善施工环境
通过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实施沥青路面养护,一般只需要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因而可以有效避免砂石料性能和改性沥青材料性能受温度的不利影响。采用微表处养护施工时,不会给周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质量。
2 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要点
2.1 原材料选择
(1)沥青:根据施工要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用于微表处施工,要求改性乳化沥青的相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同时,保证改性剂剂量在3%以内。
(2)矿料:微表处施工是指按照一定比例,通过专用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等材料均匀搅拌,并向原路面摊铺,待摊铺结束2h之后,即可开放交通。相比其他养护方式,微表处属于一种薄层结构,多为MS-3型、MS-4型。要求粗集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根据工程要求,本工程采用MS-4型微表处。
(3)填料:在加快乳化沥青破乳速度的前提下,填料还能起到改善集料级配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填料时,应保证干燥、洁净、无结块、无污染,且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4)水:选择无污染、无杂质的饮用水即可。
2.2 施工准备
作为一个厚度仅有1cm左右的超薄罩面层,原路面状况直接影响微表处的养护效果。为确保施工质量,需事先清理干净原路面,如杂物、泥土、松散材料等。
微表处施工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水、防滑,提高路面平整度,在整个路面结构中不能当做承重结构,仅属于表面保护层或磨耗层。因此,针对路基强度不足引起的严重病害,如严重网裂、坑槽等,需先进行注浆补强再做微表处施工。若纵横向裂缝宽度在3mm以上,则需做开槽灌封处理,待满足施工要求后再进行微表处处理。针对路面大拥包、严重车辙情况,可先进行铣刨、填补再做微表处施工。
当原路面具有较大空隙率或较高透水性时,不得用水冲洗,需采用高压气吹的方式进行路面清理。若原路面存在大面积油污问题,需先将其清除,再进行下一步施工,避免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采用体积计量法进行微表处摊铺车控制。因此,在摊铺前,需做好标定工作,并确定各项施工技术指标,如材料配合比等。通过合理调控材料配合比,保证摊铺箱内混合料能够均匀分布。
机械设备是施工控制的重点,施工前,同样要做好机械合理配置工作,事先检查设备的性能,做好调试,避免后期出现意外故障,影响施工进度。此外,在整个施工阶段,必须封闭交通,并在明显位置设立安全标示、标牌,保证施工安全。
2.3 施工流程
(1)放样画线。结合路幅宽度,适当调节摊铺箱的宽度,按整数计算施工车程次数。根据此宽度由路缘处进行放样,并将走向控制线画出。
(2)装料。按照施工设计要求,根据一定配比将所有原材料依次装入摊铺机内,如矿料、水、乳化沥青、填料等,为保证矿料湿度满足施工要求,在装料前,可均匀搅拌矿料。
(3)摊铺及碾压。完成上述施工工序后,即可摊铺机就位,应与走向控制线对准,并做摊铺箱厚度、拱度调整,保证摊铺箱附近紧贴原路面。随后,再对各料门的参数,如高度、开度等进行确认,待确认无误后便可开启发动机,使搅拌轴正常运行。在整个摊铺过程中,要始终保证摊铺量和生产量匹配,按照匀速、缓慢、连续的原则进行施工,一般行驶速度为10~30m/min,同时,保证整个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中断。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进行碾压施工,在整个碾压施工中,要做好碾压速度和时间的控制,不得出现压实度不足或过压现象。同时,针对局部不易碾压部位,可采用小型压实工具进行处理,保证碾压无死角,碾压到位。
(4)养护及开放交通。采用封闭养护的方式进行微表处路段养生,养护期间禁止任何车辆、行人通行,待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
3 微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原路面处理
微表处的施工深度为路面以下10mm,因此在进行微表处施工之前,要确保原路面的强度达到微表处施工的标准。如果原路面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将会导致路面的坚硬程度受到影响,容易使路面出现变形或裂缝等病害。在进行原路面的处理时,施工单位要做好路面情况的分析,对于厚度在15mm以下的车辙,则无需进行处理,但如果车辙的深度在40mm以上,且车辙较密,则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处理工作。可以采用单层罩面处理的措施完成路面处理。另外,观察路面车辙的宽度,当车辙的宽度大于5mm时,则要提前对开槽的部位使用密封胶进行浇灌处理,再采取微表处施工技术。
3.2 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的选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矿料的选择,在矿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强度和硬度较高的矿料,要保证矿料的集配与性能达到标准要求。从而提高公路路面的耐磨性和抗滑性。
(2)乳化沥青材料的选择,微表处的主要成分是由乳化沥青构成的,因此乳化沥青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微表处的施工质量,乳化沥青的选择应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微表处进行搅拌,要严格遵循乳化沥青的配比要求,在搅拌中要求混合料中不能出现破乳和离析等现象。其次,在摊铺的环节中,也要注意保持均匀,另外,在路面开放时间的选择上也要依照乳化沥青材料的标准。
(3)在后期路面养护的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添加剂,添加剂的剂量要严格遵循实验室配比要求,硫酸铝和硫酸铵以及盐酸等都是常用的添加剂辅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表处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可大幅提升路面的综合性能,有效消除病害影响,具备良好的施工效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应加强微表处养护技术的深入研发,切实提升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公路的综合性能,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蒲远.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应用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9):55.
[2]王立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技术[J].科技视界,2017(5):255.
[3]章丽.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