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期   作者:金丽燕
[导读] 人口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日益紧张,
        摘要:人口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实现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设计的融合是保证城市绿化的有效方法,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想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合理调整布局,对城市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在传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优秀的园林设计因素。本文就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园林;空间形态
        1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关于建筑设计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权威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建筑设计是根据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得出一个完整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同时以图纸或者文件的形式出现。所以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传统建筑到现代化建筑,人们对建筑的造型和隐含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居住的功能,还包括环保、美观、特色以及文化底蕴等要求。现代化的设计审美,要求建筑设计能够结合园林空间形态设计,让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内在平衡,同时还要考虑空间艺术效果,要在满足美感的同时,又要坚固耐用,这也是给现代建筑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2园林空间形态设计的重要性
        2.1园林空间形态设计的要点
        植物配置在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中占主要地位。对于植物的选择,不但要满足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因地制宜,考虑植物的生存条件,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本土植物[1]。因为本土植物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所以种植于此,不仅能适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且能够与其他植物“相处”融洽,有秩序地平衡彼此的生存空间,便于后期维护。植物对于土壤以及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不同种类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净化效果。但是同一种污染物对不同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景观绿化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的同时对其进行植物配置,这样不仅能让植物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利用植物最大化的改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在进行园林空间形态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区,将功能区域拆解、分类、合并,使建筑与景观互相融合,互相加持,从而确保它们之间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还需要兼顾每个功能区域的宏观布局和设计风格,将它们结合起来考虑,这样设计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效应。
        2.2园林空间形态设计包含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早以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之中,城市园林空间形态设计、居住区园林空间形态设计、城市公园设计等都是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不仅仅涉及到日常观赏和空间设计等内容,同时园林空间形态设计还要在不同节日上营造出不同的节日氛围。好的景观会应人拥有无限的遐想,使人充满希望,身心得到放松,更是带给人们一种对于美的享受。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风光,包括了山川河流、古木名树等,而园林空间形态设计就是在不破坏大自然的基础上把景观做到人文化,它并不是随便产生的,是设计师在科学的计算中、实际的情景分析中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细微的设计和加工改造的结果,把更多的人类文明融入到景观之中,从而使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体现出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蕴,成为真正的工艺品。
        3现代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的融合策略
        3.1坚持贯穿整体设计的思路
        基于城市建筑总体规划,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整体规划的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从环境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现代建筑、园林景观等要素的设计效果,进而保证现代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设计和整体设计规划之间关系相一致,对区域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尽量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需求,促使建筑设计同园林景观相融合,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所以,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时,应贯彻执行整体设计的理念,充分考虑并满足不同群体对环境的需求,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人们的生活品质[2]。
        3.2加强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的融合
        为了将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有效融合在一起,促进景观整体效果的提升,需要充分考虑与建筑设计的形式相统一。在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应明确设计主题,全方位考虑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经济及艺术特色等元素,保持其协调性,不得盲目堆砌,要为人们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园林景观。以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为切入点,改变建筑平面化的缺陷,提高园林建筑设计的整体感、层次感,促使其同附近建筑、公共设施相融合。合理布局园林景观空间可有效提升建筑与整体环境风格的统一性。例如,在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中,景观设施可利用与建筑相呼应的材料和设计手法,植物配搭应辅助建筑及空间形态,选用的树种及种植的空间层次应与建筑相辅相成。基于建筑设计对文化内涵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将其合理融入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表达中,使得园林景观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
        3.3深化园林空间形态设计
        在建筑现状下的功能分区及细节功能分区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分析不同功能的特性及同其他功能的关联性,最终确定其具体位置、大体范围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功能分区应基于封闭与开放、动静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整体景观规划基础下对环境进行的全面分析,从而确定特定区域,明确人行动线,进一步完善建筑与景观的空间结构。纵观我国大多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不协调的现象较为常见,表现为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未较好地满足建筑设计在周边环境方面的要求,建筑设计未充分考虑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和谐性[2]。所以,应全面论证与分析建筑周边景观,立足于园林景观建筑经济性、环境生态性及施工技术性等一系列因素,并根据施工周边环境的人文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设计,利用合理的景观布局弥补建筑与室外的不协调空间,合理的设计分区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改进,促使园林空间形态设计效果满足城市整体规划布局的要求。
        2.4完善植物季节性、美观性的搭配
        在现代建筑绿化园林空间形态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科学选择绿化植物[3]。城市建筑绿地受建筑的影响较大,所以土质差,人为损害重。对此,考虑地下覆土情况进行季节性、美观性的植物搭配是放在首位的,建设时对土壤的改良,将客土栽植作为基础,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管理粗放、耐瘠薄、抗病虫害及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与抗污染树种等方式,便能将植物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同时,需要将地被植物的作用全面展现出来。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存在多种功能,除了能减少扬尘与降温之外,还能提高绿地率。并且常绿植物与落叶乔灌木的配合运用,能形成独特的四季景观,让建筑因适当的搭配更显特色[4]。
        结束语
        建筑设计和园林空间形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基地内的主体建筑和室外园林空间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园林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建筑小品跟园林空间形态的关系。总的来说,建筑需要园林的衬托,园林需要建筑来充实。建筑和园林,代表室内和室外的两种环境,二者应互相匹配、互相协调;只有二者互为融合,相得益彰,才是一个完美的规划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
        [1]林瞳.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36.
        [2]解维威.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39.
        [3]牛东伟.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J].建材与装饰,2018(19):53.
        [4]范文韬.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