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电气化设备的运用领域逐渐扩大,电气误操作事故频率也日益上涨,并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全面分析致使电气误操作事故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为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企业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
关键词:电气设备;误操作事故;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网建设事业,也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并取得卓越成效。电力企业、变电站、电力设备数量也是随之激增,电气操作人员需求缺口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电气操作人员良莠不齐现象。企业在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因为操作人员失误操作导致设备运转异常进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些事故中既有大型电气设备遭受破坏,也有生产安全无法保障,更有甚者导致工作人员发生伤亡事故。出于安全及效益目的考虑,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究事故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
1 电气误操作事故概念
电气误操作事故,是指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因为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致使其操作失误,进而造成电力系统设备运行异常,最终形成事故,对企业正常生产及员工人身安全都造成较大损害。
2 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相关因素
2.1 缺乏完善的电气设备配置
首先,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的现代化电力系统都是经过研究实践优化升级过的,存在不可控安全隐患的电力设备已经被淘汰了。但是也存在部分企业,因为资金运转不稳定、效益状况不乐观等内外部因素,无力更换传统电力设备,这就埋下了事故发生隐患。其次,部分企业虽然更新了现今电力设备,但是缺乏熟知电气设备功能的优质操作人员,也会致使误操作事故发生概率增高。最后,任何设备经过长时间工作运转,内部零件都会发生老化情况,设备潜存故障隐患,所以企业针对设备制定的维保计划及践行情况也会对事故概率产生影响。
2.2 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
2.2.1 存在大量外行电气操作人员
我国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电气设备操作人员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现象。首先,根据市场自动调节特征,会有许多相邻行业人才转入电力行业弥补人才缺口,但是其与专业的电力行业技术人才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其次,人才缺口较大的企业也会采用内部岗位转化策略,调用其他工种员工进入电力设备操作岗位,加大了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总体来讲,现有的电气设备操作人员中,存在大量不了解电力系统原理、操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欠缺的外行操作员工,其在具体电气操作过程中,往往也会因为上述因素发生误操作行为,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2.2.2 电气操作人员态度及心理素质问题
责任感欠缺,没有危机意识的员工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存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队伍也不例外,部分电气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欠缺、缺少职业责任、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误操作行为。此外,也有部分电气操作人员带病上岗,或者带有个人情绪上岗,勉力维持操作,存在较大的误操作隐患。
电力操作人员中不乏一些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水平较高者,但是其心理素质却不达标,在遇到突发性事故时,很容易手足无措,不能冷静妥善处理,甚至因为慌乱产生错误操作,让设备情况更加严重,甚至酿成重大事故,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及人员伤亡。
2.3 企业管理存在缺陷
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会直接呈现在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上。在进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招聘时,若设置严格招聘标准,杜绝盲目进入本行业的外行人员入职,淘汰工作态度不积极人员,可以有效减少误操作事故发生率。
企业在进行人员管理时,如果不能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奖惩制度,并严格依照相关标准执行,必然会激发员工的不满心理,并影响其工作状态。但是,现在许多企业并未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未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所以企业电气设备操作员工工作态度不够积极,自我提升速度也较慢,不能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 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率的有效举措
3.1 提升电气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国家颁布有关于电力行业电气系统的安全作业规程,规程中对于从事电气行业的工作人员具有明确标准要求。规程中指出,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全面掌握电气领域相关知识,一线操作人员在进行电气设备操作作业时,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标准执行,严肃对待工作,秉承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善于发信问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持续优化作业步骤,既保证个人安全,又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至于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标准要求则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持续提升的,各种型号、不同时期生产的电气设备具体操作各不相同,电气设备一线操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认真甄别。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操作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电力行业前沿技术,更新自身知识,持续优化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以满足现代化电力设备操作需要。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企业应该组织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并进行培训效果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全面理解掌握设备操作相关知识,明确电气设备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面对常见故障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其次,针对电气设备关键操作岗位,企业应该审慎选择操作人员,并制定严格监督管理制度,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最后,应该做好电气设备操作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各岗位在关键时段的具体操作行为,并及时上报反馈,实现有效监管。
3.2 完善电气系统配置
企业应该在预算范围内及时更新优化电气设备,并为其配置专业操作人员。完善的设备配置能够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控及人员监察机制,力求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事故发生率。
3.3 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该制度需要涵盖作业标准、监管要求、设备管控、奖惩政策及培训机制等多个方面,且每个方面都必须建立系统化管理方案。例如,针对电气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应该予以指正,而对于操作到位、表现突出的员工必须及时肯定并给予相应奖励,既能鞭策员工严格遵循操作标准及流程开展工作,又能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以便于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行,提升工作效率。就电力企业角度来讲,针对电气误操作事故情况,其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涵盖设备及操作人员两大方面。在人员管理制度中,应该融入灵活变通因素,以激发员工自觉性为目的,帮助其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强化安全作业认知。电气操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员工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标准化规范性操作时每位一线员工及企业的共同责任,双方必须严格践行。另外,管理制度中的奖惩机制、培训机制还可以帮助员工积极上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设备管理制度中,应该以实效性为标准,制定严格的维修养护标准,避免电气设备因为老化产生安全事故,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翻新或者更新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高继洋,陈琛.一起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及整改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16,18(4):141-145.
[2]王冠华,栾补良.浅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7(22):109-114.
[3]陈恩华.浅议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2):130-135.
[4]陈庚,冯海东,李哲.浅议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7):97-99.
[5]吴锦源,权少静,江浩侠,等.电气误操作人因风险量化研究综述[J].机电工程技术,2015,44(8):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