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钻孔灌注桩是一种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目前在我国市政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不同的市政工程施工具有其不同的特点,为了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规避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重点
引言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点就是需要在地面上进行钻孔操作,钻孔时,需要应用专业的工具确定钻孔的位置,大小和各个孔洞之间的距离。自然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效果,比如,地形、气候等等。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施工建设工作需求,拟定合适的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图纸,规范施工流程,这样才能提高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市政工程钻孔桥灌注桩施工准备
1.1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施工过程,严格审核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市政工程施工工人参考设计图和地质检验报告,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制定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施工过程,并严格审核整个施工的流程安排和安全管理措施。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时,在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是,及时找到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解决遇到工程出现的问题来完善施工技术,将来在施工中遇到突发状况能有效的找到解决方案,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工程水平。
1.2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检测钻孔灌注桩采用的水源,保证混凝土输送软管结构稳定和防水渗透的能力符合标准,并对建立泥浆循环系统,灌注混凝土要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工程所用的所有材料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当出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及时报告,跟原材料厂商进行沟通换置,督促承包厂商按照要求放样复核。钻孔灌注桩的所要桩位要符合规定,保证其在误差范围内,一再确保任何材料、工具、工位都符合工程方案设计的要求,将钻机就位,再进行钻孔等后续工作。
2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重点
2.1护筒埋置
在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形成过程中,为了满足其施工作业高效开展要求,则需要注重护筒埋置。(1)注重全站仪的科学使用,标注好护筒埋置中的坐标,找出中心平面位置,并对桩点进行有效检测,确保护筒埋置状况良好性,使得其中心校能够对准桩的中线,为市政工程结构施工效果的增强提供专业保障;(2)护筒埋置中应控制好其深度,并对其埋置状况是否有效加以分析,规范人员方面的操作行为,实现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高效利用,避免对市政工程基础施工效果、应用价值等造成不利影响。
2.2泥浆制作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勘报告按照各土层地质条件严格调配不同性能的泥浆进行护壁成孔;在黏土地质层施工时,成孔时泥浆比重选用范围应在1.15~1.2g/cm3;在砂土层和淤泥质地质层施工时,成孔泥浆比重范围应在1.2~1.3g/cm3。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泥浆的含砂量,具体操作为:首先将泥浆排到沉淀池中,让泥浆中的砂砾先沉淀,然后清除沉淀池中的砂粒以降低泥浆含砂量,最后循环使用泥浆,从而确保泥浆效果及工程质量。
2.3沉渣与沉淤
凡是孔底的沉积物统称沉渣,沉渣是钻孔过程中钻机切削和孔壁塌落的岩士,主要是砂、砾石和碎岩硝等。沉淤则是比重大、稠度大的劣质泥浆由于空孔时间过长沉淀而成的流塑状混合物,沉淤的厚度往往大于沉渣,沉渣与沉淤均在桩底形成软弱隔层,导致桩端承载力降低或丧失殆尽。沉淤的控制主要是提高泥浆质量和减少成孔后灌注砼的间隔时间。沉渣的清除主要依靠砼灌注前的清孔。灌注前冲孔2h左右,控制好泥浆比重,沉渣短时间内不会沉淀。
此时灌注砼,砼坠落的巨大冲击力还能溅除桩孔底部残余的部分沉渣与沉淤,可基本上将孔底沉渣清除干净。
2.4钻孔及清孔
在选用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加强其要点分析的过程中,应提高对钻孔及清孔的关注度。(1)在钻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项内容进行细致检查,可以先将准机稳定的安装在钻孔的旁边。若施工钻进的过程中遇到凹凸不平的石头,可使用黏土对其进行垫平处理,进而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记录工作,了解泥浆与土层情况,高效地完成钻孔作业,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及科学应用提供专业支持;(2)钻孔作业完成后,应对孔径与孔深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换浆法、掏渣法的配合作用下,增强检查工作落实效果,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效果受到不利影响;(3)积极开展孔洞清理工作,及时清除其中的碎石,用清水进行冲洗处理,控制好其冲洗速度,避免杂物掉入洞中,促使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满足市政工程建设及应用中的结构性能可靠性要求。
2.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保持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良好的应用状况,则需要对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进行充分考虑。(1)根据图纸要求、钻孔深度及地质情况等,确定好钢筋笼大小,为其制作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在完成钢筋笼制作计划的过程中,应对其数量、结构、所在位置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充分考虑,满足灌注桩后续作业计划高效实施要求;(2)重视钢筋笼焊接处理,采取施加箍筋的方法,提高钢筋笼应用中的刚度及牢固性,避免引发其散架及变形问题;(3)在安装钢筋笼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规范安装人员的操作行为,并对钢筋笼规格及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固定好垫块,实施好切实有效的安装作业计划,促使钢筋笼在钻孔灌注桩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给予市政工程结构性能优化、施工质量提高等更多保障。
2.6导管安装与二次清孔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采用260mm直径导管。安装前必须配备好导管,导管总长度须满足灌注要求,还要检查其有无裂缝、变形,导管连接口的密封橡胶圈是否完好、导管连接的螺纹是否损坏。待钢筋笼全部安放完毕后立即进行导管安装施工,导管安装完成后立即开始二次泥浆清孔施工。导管下口离孔底约30cm,利用钻机正循环系统的砂石泵从导管中持续压入泥浆比重小于1.15的优质泥浆,使孔底沉渣从孔口泛出,将泥浆清除至泥浆沉淀池中,由泥浆车组织外运。二次清孔后的泥浆比重应控制不大于1.2。二次清孔时间应控制在0.5h内。二次清孔完成后,须由质量员和监理人员测量最终的孔底沉渣厚度,所测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待沉渣厚度测量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工序。
2.7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最后一个重要步骤,对钻孔灌注桩制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首先,提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和检测工作,选用合适的配料方式及配料,并寻找到最佳的混凝土配比,确保混凝土流动性,避免出现堵管问题。其次,按照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比进行混凝土调配,并做好成孔和灌注混凝土间隔时间的控制,尽量保证间隔时间少于4h。因为间隔时间过久,成孔沉渣厚度可能增加,不符合后期施工要求。最后,要对灌注导管的水密性进行检测,防止灌注过程中出现漏浆、进水的问题,提高灌注质量。
结语
当前,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要求越来越严格,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运用,有效确保了市政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文豪.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实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17):55,113.
[2]李海波.市政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9(20):59-60.
[3]韦献亮.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