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然而在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诸多业态中,养护管理功能被淡化、地位被边缘化的境遇长久以来难以得到扭转。形成这种业态偏见的原因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园林养护管理的认识存在严重偏颇。我国资深园林植物保护专家曾发表言论,提出“提高业界对养管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养管水平,当务之急是要从理念和意识上为养护管理‘正名定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园林工作经验,对园林科学养护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园林养护;科学定义;意识培育;可持续建设
园林养护管理从其基本内容上来说,其实就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城市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依靠其他部门的配合和社会参与,依法对城市的各种绿地、林地、公园、风景游览区和苗圃等的建设、养护和管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园林养护管理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一、园林养护管理的现状和意识分析
现存的园林养护管理多存在着缺乏完善的园林管理条例,园林管理的方式不够科学,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尤其是在园林管理的意识方面存在着高度和创新不足等问题,对园林养护管理的整体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1.园林养护管理条例不够完善
园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结合当前我国园林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相关管理条例不够完善的问题。园林管理的符合中很多的说明不够完善,细节性的内容不够清晰,对实际的园林保护管理活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园林养护管理的方式不够科学
现行的很多园林保护理论研究很多,但是实际运用的效果并不佳,因为在实际的运用中个性和特点不尽相同,且具体的园林养护规定也不能一以贯之,作为园林管理人员,需要规范园林养护管理的行为,将理论研究内容与实践相互融合,加强园林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学习与运用上多钻研、多下功夫,才能避免园林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的出现。
3.园林养护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
观念淡泊,意识低下是导致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特别是园林养护管理认识不足的因素。在园林管理的诸多业态中,养护管理功能被淡化、地位被边缘化,这种情形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形成这种业态偏见的原因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园林养护管理的认识存在严重偏颇。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园林养管意识的创新
对于园林科学养护管理的要求,人们需要从自身开始反省,同时配合相关细致紧凑的管理条例,进行科学地养护管理,注重园林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完善园林管理制度,以及园林管理人员的素养任重道远,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对园林管理人员以及人们普遍观念中的园林意识进行全面的引导和创新,是提升园林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1.把园林绿化的“资源意识”持续地存于养护理念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各地的园林绿化形成一种热风,有改建的、有新建的,有生搬硬套地扩建等等,不是基于何种手段,把园林绿化都要持续地看作一种独特的国土资源,对资源的保护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保护是无所作为,一切“不”字当头,表面是“保自然、保生态、保原貌”,实际是对资源的变相掠夺和压榨。这样的保是保不住的。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应长期地存在于养护管理的抚育之中,这样才能够实现园林养护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园林管理。
2.把园林绿化的“灾害意识”长久地纳入养管的风险预控。
从养管经验和日常的养护绿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园林养管中会遇到许多干扰和侵蚀,最难以把控的,以及最难事先减少损失的,大都来自于大自然,比如有来自气候突变的,也有来自有害生物的等。养护管理其实就是为保护园林从“植物”到“绿地”,进而到“绿化”的一个全方位长时期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过程。养护管理既要经常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又要时刻细致观察和监控,以精细化的养管措施把灾害拒于绿地之外或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园林绿化诸多业态中,堪当此重任者,非养护管理莫属。
3.将园林养护的“道德意识”写入园林科学管理之道里。
在实际的园林养管工作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植物都不是一样的,不管是年龄上,还是本身的特性上,都是千差万别,那么在养护之道上要遵循哪些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管理的高效呢,我们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尊老爱幼”。植物有幼、青、中、老之分。无论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还是对幼龄树、中龄树的抚育,都是养护管理的份内之责。此外,从“遗产”留传的角度,谁去接过前辈传来的名木?谁又能为后辈留下“新”的古树?这种独一无二的“传承”功能,需要我们将养护的管理做的更加精细化,把养护管理规定和要求做的更加的科学和规范。
4.用园林养护的“产品意识”去促提园林管理的效用
园林绿化是一件很特殊的公共产品,而养护管理形式上是对产品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产品的检验和维护。没有产品意识,养护管理难有作为。不论是用技术性的标准评比绿地等级,还是用政策性的规定判断绿化优劣,园林的主打产品——绿化,最终都要靠养护管理来兑现。没有养护管理,园林绿化难有高水平。维权意识 园林植物的生存权主要依靠养护管理来实现。赋权于养护管理,就是确保各类绿地的各种植物健康生存。如果没有养护管理的“话语权”,哪来园林植物的“生存权”?园林植物的生长势,不仅要靠技术来保障,靠广大群众的爱心来维护,更要靠政策权力来支撑。养护管理为对社会负责,为求自身发展与提升,需要“维权”,“维”绿地和植物生存之权。
5.用园林养管的“核心价值意识”实现园林管理的增值
在国家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园林绿化实践“资源节约型”之路面广路多,但其核心价值是以质高量多的园林绿地创造出生态、景观、文化、经济、社会俱佳的综合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宜业”“和谐友好”的生存环境。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基础是绿树长存、永续利用,而关键点就在于有始有终、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养护管理好,这一核心价值自然“增值”,反之则必然“贬值”。所以,尽一切可能促其“增值”,是最大的资源节约。而“增值”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科学的养护管理。
结论:总之,园林养护管理需要科学性,更需要园林养管的意识创新,把握好园林养护管理的“一二三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意识创新、管理创新。即为园林养护管理去谋一个目标、建立园林养护管理的两种机制、构建好园林养护管理的三个层面、把握园林养护管理的四个着力点。一个目标即提高养护管理的生产力;两种机制即政府主导机制、市场进入机制;三个层面即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生产层面;四个着力点即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技能创新和标准创新。而创新之路的当务之急在于三方面,第一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第二离不开经费的支撑和维持;第三更离不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从理念上为养护管理“正名定位”,更要身体力行,为养护管理“输血造血”增势,最终让养护管理的名分、地位、实力提升,园林养护才能一直随着整个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与园林绿化所担当的城市生态建设重任匹配和适应。
参考文献:
[1]叶杨杨,辛强.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优化配置[J].现代园艺,2018(22):94-95.
[2]李雪侠.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优化配置标准化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6(11):136-137.
[3]张平.生态景观林营建问题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6(8):101-103.
[4]陈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