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高层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难度比较大,安全的要求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它不仅取决于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管理的标准水平和专业水平,而且还会对高支模板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高支模的施工技术是一项属于系统的工程。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技术保证措施,严格保证工序的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功实现总体施工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房屋土建工程;高支模技术;分析
1导言
通过大量的土建工程施工实例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已日渐纯熟,并形成了一个独立性的施工技术体系。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不仅使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诸多施工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述
高模板施工技术主要适用在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里,在建筑模板的施工和支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因为结构荷载大、模板结构跨度大、架设高度高以及建筑荷载密集等的一些特点,如果不小心,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为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理论研究应该要作为这个施工方法的基础。传统的方法是先测量放线,这样才可以确定工程的轴线,然后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标高。在这个过程中,模板安装完成后,模板最终组合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高层建筑距离地面很高,为此,如果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建筑的基本需求,就需要采用了现代的施工技术,如高支模技术。通过模板支撑技术不仅可以完成高层的建筑施工项目,还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这样才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质量。此外,高支模施工的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的施工技术,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在工程里,但是它可以在整个施工项目里应用到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这样才可以起到整体稳定、安全以及牢固的作用。
3高支模施工中的问题点分析
3.1脚手架顶托座伸出长度超标
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无论是钢管脚手架还是门式钢管脚手架,顶托座的伸出长度分别为30cm和20cm,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将顶托座的长度延伸至50cm以上,并且没有加设水平拉杆,导致顶托座或者底托座不垂直,使脚手架的承载力大幅下降,进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梁板支顶的间距需要保持一致,使钢管水平拉杆能够相互连通,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满足施工方案对纵横水平拉杆、扫地杆、剪刀撑的数量要求。
3.2支架偏离以及支顶间距不准确
在搭设脚手架前,由于施工人员未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导致在施工放样阶段,梁位与支顶位置放样不准确,出现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进而埋下了安全风险隐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督促施工人员,如果发生支架偏离或者支顶间距不准确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对支架进行加固,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点。
3.3加固处理不及时
众所周知,高支模施工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在搭设模板之前,必须对模板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质量缺陷,应当及时予以加固处理,并遵循“边搭设边检查”的原则,完成一道搭设工序,检查一道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否则,当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再采取加固措施,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同时,也加大了施工投入,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4检查不到位,监督力度小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与监督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盲目进行施工作业,继而引发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给施工企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名誉损失。比如支顶基础的回填土未进行分层压实处理,这样就极易导致脚手架失稳下沉,如果监督检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就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4.1准备阶段要仔细认真
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在准备阶段,具体的操作施工人员要与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合作,对土建施工现场的各项指标了如指掌,对高支模施工选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施工标准,达到一定的承重能力,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正常开展。另外,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的前提是一定要选择好立杆的位置。施工人员在进行位置选择的时候,要根据整个土建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位置,保障立杆之间的距离既能满足施工,又可以尽量减少立杆数量,降低成本投入。立杆位置和数量在确定之后,要进行垫脚板的设置,保障立杆的使用安全。在该工程中,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的支撑体系为钢管脚手架搭设法。钢管采用Ф48×3.0的标准,面板选用的尺寸为1830mm×915m-m×15mm,主龙骨选用Ф48×3.0的钢管,次龙骨选用50×100mm的木方和Ф48×3.0的钢管进行柱箍。
4.2安装阶段要明确顺序
高支模的施工,在进行过前期的准备阶段之后,在安装阶段一定要明确好安装的顺序。高支模的安装顺序需要进行提前设计,一般是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或者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因为高支模的施工安全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安全的保障工作。在设计单位进行详尽的设计顺序之后,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安装,不能存在一丝侥幸心理,明确安装顺序,确保施工质量。在该工程中,通过梁支撑、立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几个高支模的搭建,完成安装阶段的施工。其中,模板支架的搭建高度为11m,立杆的跨度为0.55m,步距为1.5m,面板厚度为15mm,梁底承重杆间距300mm,立杆底部设置垫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长度不能少于2跨立杆。
4.3验收阶段要严格把关
在验收阶段,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图纸进行一步一步的检验,对安装过程中的“安装梁、脚手架、木枋、梁底、模板、钢筋”等施工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查,严格的验收,保障高支模安装的质量。并且在检验过程中,要对高支模的结实程度进行检查,对各层的承重进行实验,保障足够的承重度。在检验的过程中,还要做好高支模的平稳性检查,只有稳定的高支模,才能保障后期安全施工,否则将存在很大隐患。最后还要对高支模的竖直度进行检验,要保证高支模的绝对竖直,这样才能不出现裂缝,提高高支模的施工安全系数。检验过程中不能马虎,要严格把关,为后期的安全施工做好保障,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4.4拆除阶段要确保安全
在进行拆除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工作,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最高处开始拆除,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先对内部进行拆除,再对外部的各种零部件进行拆除,保证在拆除的过程中小心谨慎,保障安全。在全部拆除之后,要对高支模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做好清洁工作,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时修护,防止在存放的过程中出现生锈、磨损等问题,影响二次使用的质量。在检查的过程中,要重点对钢膜和竹胶板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己检查,并严格作好清洁工作,平整码放,保证存放环境优良,确保后期继续使用质量。
5结语
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水平日渐提高,专业技术体系日渐完善,在这一利好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积极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并在实际施工当中逐步推广,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建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胡涛.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析[J].中华建设,2018(12):138-139.
[2]曾帆.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运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