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大面积展开,粉尘污染指数大幅上升,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也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其中,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其来源主要是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致使施工现场未覆盖的渣土、细沙等容易产生粉尘的物质在施工机械和大风天气共同作用下产生大量扬尘,而施工现场又缺少防尘降尘的设备和措施从而造成扬尘颗粒的大气污染。所以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建设美丽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为有力推进国家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的实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使建筑工地扬尘得到控制,国家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部建筑工地施工环境与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各地相关部门也相继提出了系列防护措施,切实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助力。
关键词: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引言
当前,伴随大气污染加重,越来越多建筑工地开始关注工地扬尘的治理与防控。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对施工工地扬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与管理方法,以此缓解由施工工地扬尘带来的雾霾天气状况,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 扬尘污染治理作用
扬尘污染无疑降低了空气质量,同时,这种持续性的空气颗粒物污染,大范围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为控制空气颗粒物污染,实现清洁空气计划,解决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亟需进行扬尘污染的治理。此外,扬尘污染治理的目的是实现建筑施工的低排放,通过扬尘控制,保护施工周围居民健康,并营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同时,扬尘污染的治理,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新型的建筑施工清洁生产方式。
2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形成原因
(1)开挖土石方。目前建筑工地基础工程大都采用“大开挖”的深基础作业施工,有的项目防尘意识不强、防尘措施不完备,从而造成扬尘污染。(2)搬运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物料在出入场车辆运输过程中封闭不严,产生大量扬尘。(3)现场管理不规范。主要是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较乱,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的围挡不严密,未按标准进行硬化、绿化等。(4)建筑物建造与拆迁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土。(5)施工中不规范操作甚至违规而造成的扬尘。(6)施工后善后工作造成的扬尘。施工完成后对脚手架的拆除、对废弃材料和各种建筑垃圾的清理都会造成扬尘。
3 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我国在2000年以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的法律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只能依据国家和地方指定的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标准或者相关规定对施工扬尘进行管理。2000年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首次对施工扬尘的污染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专门的治理对象,且对扬尘污染的规定较为笼统。为了确保新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于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顺利实施,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法规、规章等。2001年规定的《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首次提出了建设单位要在工程概算中对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防尘措施进行了相关规定,这些都为今后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立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2007年出台了《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规定了各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及措施,其中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施工划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拆迁、修缮和装饰等不同的类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到了建设单位的排污申报义务。2015年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改,并于2016年开始实施。新法对扬尘污染的防治设立了专门的章节,且将扬尘分为建筑扬尘、交通扬尘、料堆扬尘和裸地扬尘四大类,并针对施工扬尘的特点,严格了对于施工扬尘的监督管理,规范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责任,各省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也分别对于施工扬尘进行了规定,且许多省市开始出台了专门的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4 施工单位对施工扬尘的防治措施
4.1 制定扬尘治理管理制度
制定扬尘治理相关管理制度,专项成立扬尘治理组织机构,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使扬尘治理形成常态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1)建立扬尘治理责任制;2)配备扬尘治理专职人员;3)公示扬尘治理责任牌;4)签订扬尘治理承诺书;5)扬尘防治教育制度;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开展扬尘治理入场教育;6)扬尘治理检查制度。建立扬尘治理检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并进行整改落实。
4.2 提升现场人员环保意识。
要确保工地扬尘治理及时有效,工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应提升对扬尘治理的重视,切实增强施工环保意识。在日常的施工作业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将扬尘治理教育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为施工人员、车辆运输驾驶人员普及扬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强调扬尘治理的重要性,引导施工人员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坚持环保施工,并为其建立监督机制,从各个施工环节出发,降低产生扬尘的可能性,确保环保施工责任的落实。
4.3 创建“随手拍”公众监督机制
扬尘污染防治的奖惩机制直接影响其防治的效果。现有立法明确了施工单位违法的罚款等处罚措施,加之采取企业信用考核、列入黑名单制度等方式加以辅助,但关于拆除工程扬尘防治的奖励制度并不明确。拆除工程扬尘的“即发性”以及其多处于居住密集区的特征,决定了公众监督的高度必要性。我国部分城市地方性法规已经作出相关规定,如《西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第45条的规定:扬尘污染防治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扬尘污染及监管工作举报制度,公布受理方式。受理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举报事项查证属实的,管理监督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给予奖励。但是,何为“查证属实”,如何奖励,尚无具体规定。
笔者认为,由于扬尘污染具有肉眼可见的特点,公众拍摄照片、视频如果能够被行政部门依法采信,即可作为行政处罚依据,且这一做法已有地方立法依据k。它赋予社会大众对于随处可见的拆除而产生的施工扬尘可用拍摄记录方式检举揭发违法排放大量扬尘污染物质的拆除施工工程建设单位。建立“随手拍”公众参与机制旨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拓宽公民获取参与扬尘污染防治的渠道,自觉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个人力量。
4.4 对施工工地进行封闭管理
对于施工工地扬尘治理而言,施工单位实施封闭管理极为重要。对此,施工单位应切实按照扬尘治理要求,为工地设立硬质围挡,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应至少保持1.8m,处于城市主干道周边的围挡应至少保持2.5m的高度,有效避免工地内扬尘飘向周边道路。施工现场道路应实施硬化处理,或利用植被覆盖,尤其是土方开挖工地,应及时为非作业区域堆放的土方实施固化及覆盖措施,避免土方裸露,土方覆盖网的密度至少为800目/平方米,定期对施工现场地面进行冲洗,确保工地美观、清洁。施工工地的渣土、土方以及垃圾,应及时清理和运出,并对建筑垃圾和渣土实施资源化处理,对工地不定时进行清扫、抑尘和洒水,避免工地产生扬尘。
4.5 增设拆除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备案制度
备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报送有关机关备案,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有关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的法律性要求。拆除工程由于缺乏建设工程的环评审批等监督管理环节,生态环境部门及住房建设部门对其的监管明显缺乏“抓手”。因此,笔者建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拆除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方案中应包括防治施工扬尘污染的具体措施,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备案,有利于住建部门掌握拆除施工单位进行拆除作业的具体情况,从源头遏制违法拆除施工作业的开展,根据防治方案提出科学的规划建议。虽然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行政许可和备案应慎重设立,但考虑到拆除工程扬尘污染的危害较大,且备案时间及经济成本均不高,因此,增设备案制度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6 编制相关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施工内容编制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并报项目监理部审批。主要内容必须包括作业场地、施工道路硬化。施工现场出入口、主要道路和加工区、作业区和建筑材料堆放地等应浇筑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工地的场内施工便道、进出口安排专人经常清洁、洒水降尘,做到不泥泞,不扬尘。设置防尘的围档、围网。施工工地周围要按照规范规定的尺寸要求设置基础牢固、表面平整、清洁的围挡或围网。围挡下方应设置基础牢固的防溢座。工程脚手架外侧要使用绿色环保、整洁美观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材料堆放要求。施工现场的钢筋、砂子、石子、裸露土方等集中堆放的露天散体物料,必须堆放整齐,并及时加以覆盖控制,避免因管理不当,产生钢筋锈粉飞扬、砂石尘飞扬等粉尘污染。土方等堆场物料和露天装卸物料应根据类别采取相应苫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建筑垃圾和渣土处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堆放高度不得高于围挡高度,且需在48h内及时完成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采取苫盖、围挡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在清运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时,要采用密闭方式完成清运,禁止凌空抛掷建筑垃圾、易扬尘物料和乱倾乱倒的行为。日常管理。生活区、办公区应由保洁员每日进行定时清扫、及时洒水。施工现场内要确保路面清洁湿润。施工工地大门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对出入车辆带泥轮胎进行冲洗。对运输车辆带泥轮胎进行冲洗干净后,才可驶出工地,保证灰土不带出工地。
4.7 严格管理出入运输车辆
为有效避免运输车辆带来的扬尘污染,运输土方、砂石和工地垃圾的出入车辆应确保车厢的严密和牢固,避免液体材料及散状材料包装不严、密封不严等现象发生,避免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抖动而洒落土方、砂石。在装货之前,车辆应采取严密的遮盖和防护措施,确保运输途中不掉落、不遗漏和不抛洒各类施工材料。从工地出发前,运输车辆应做好车身、轮胎的冲洗工作,车辆清洗处应配备完善的泥浆沉淀、排水设施,确保运输车辆不带泥从工地驶出,从源头上降低工地带来的道路扬尘污染。主管部门应严格查处施工工地的“黑渣土车”,若有发现使用“黑渣土车”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并依法查处和整改。
结束语
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管,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治理成果,激励表扬模范先行企业的成功做法,对违规的参建单位、工程项目和第一责任人予以及时曝光,通过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为打造清新健康的城市环境贡献智慧力量。作为建筑工程参建主体中的一员,我们更要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将工作认真落实,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参考文献
[1]刘栋,刘少峰,吴进,汪海峰,付绅,郎荣恺,刘志远.悦东嘉园项目扬尘治理绿色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S4):1093-1095.
[2]李婕,毛鹏,魏嘉玮,金丽焱,袁竞峰.建筑施工扬尘的健康经济损失评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6):208-214.
[3].西安: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和扬尘污染“零容忍”[J].工程质量,2018,36(12):57.
[4]李霞.浅议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管控[J].建材与装饰,2018(48):166-167.
[5]金健,李召召.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深层次探究[J].浙江建筑,2018,35(11):54-56.
[6]徐天亮.大连市建筑工程扬尘监督管理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陈平.浅议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管控[J].四川建材,2018,44(0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