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破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抽取80例(100眼),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0例,50眼)、观察组(40例,50眼),其中对照组患者(不接受飞秒激光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飞秒激光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DVA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DVA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wk、术后1mo,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破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予以推广。
关键词: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破囊;白内障手术;应用
伴随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白内障疾病的发病率也愈发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就以何种方式控制患者眼部组织受损,已然成为临床医师所重点关注与探讨的话题。飞秒激光主要是以超短脉冲对激光产生运转作用,其在运用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近1030nm近红外波长,产生水气泡以及氮加快组织分离,精准度极高。因此说,在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可对此予以运用。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破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抽取80例(100眼),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0例,50眼)、观察组(40例,50眼),对照组:男23例(30眼),女17例(20眼),年龄69~76岁,平均(71.3±6.3)岁;观察组:男25例(33眼),女15例(17眼),年龄67~75岁,平均(71.6±6.7)岁。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飞秒激光手术操作与超声乳化仪实施手术。制作前囊膜截开,主切口与辅助切口均应在lenSx平台之中加以操作[1]。在手术前三日,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滴眼,每日4次,在手术前一小时运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滴眼,分散患者的瞳孔。在即将开始手术前,运用爱尔卡因滴眼3次,进行表面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应先实施飞秒激光操作,让患者处在平卧位的状态之下进行手术,在麻醉后开睑,装设软镜和接口,让患者看指示灯,以操纵杆调整好接口的位置,缓慢下降PI高度,确保PI处在患眼角膜缘中间,并且还需确保与结膜间的有效接触,加以锁定,而后再调整PI位置,设定角膜缘中心,囊膜中心以及切口位置,实施OCT扫描,将囊膜的最低与最高点均进行设置,全部设置均符合标准后,再实施踩脚踏,开启激光发射,实施激光治疗[2]。松开脚踏器表示完成治疗,而后将患者送到手术间实施超声乳化术,这时患者正处在前囊膜切开这一状态中,因受到激光的影响,所以晶状体核也实施了预劈核,基本结束制作角膜弧形切口、辅助切口以及角膜主切口。在实施超声乳化术的过程中,应先进行消毒与开睑,而后处理切口,在前房中注进黏弹剂,取出前囊片,实施水分离处置,运用超声乳化术吸除晶状体核,在囊袋中吸入皮质,之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水密切口[3]。对照组患者不予以飞秒激光辅助治疗,余下的手术步骤与观察组一致。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CDVA情况,采用矫正远视力(CDVA)评估两组患者矫正视力水平,将检测数据转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②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时间段包括术前、术后3d、术后1wk、术后1mo这四个阶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DVA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CDVA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png)
2.2 对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术前、术后3d,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wk、术后1mo,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二。
.png)
3讨论
白内障疾病为一种致盲性眼部疾病,老年群体为该疾病的多发群体,一旦患有此病,则会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视力水平,进而影响到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临床之中需对白内障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
伴随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运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究竟以何种方式,才更能够保障白内障手术的精准性,则应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此情况下,飞秒激光辅助治疗的方式也愈发凸显出作用[4]。
在白内障手术制作前囊膜截开、角膜切口以及矫正散光弧形切口等方面,运用飞秒激光辅助治疗的方式,所具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十分显著。该种治疗方式的运用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如能够对角膜切口的形状、以及大小等予以精准性控制,也利于防范产生囊袋破裂的状况。并且,也利于降低超声乳化术能量的运用,以此来尽可能防范损伤到角膜内皮细胞[5]。另外,还因飞秒激光辅助治疗的方式所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囊袋压力可被快速释放,因此利于下降手术过程中后囊膜破裂的可能性,进而确保超声乳化术在操作期间能够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破囊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利于改善患者术后CDVA情况,快速恢复患者的视力水平等方面。所以说,在白内障疾病的手术中,需有效运用飞秒激光辅助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时磊,袁媛.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04):656-659.
[2]高青松,邸新,何伟.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04):671-673.
[3]高青松,邸新,何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03):491-494.
[4]鲍先议,王勇,杨一涛,孙明,彭婷婷.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手术对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39(11):1076-1079.
[5]何曼莎,武哲明,陈韵,刘胜旭,陈海松,萧淑伦,林振德.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切口的形态学改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6):1039-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