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第一次土地调查又称土地详查,从1984年开始,到1997年完成,历时13年,这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数据不实、权属不清的局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并于2009年12月31日为汇总调查数据。二次调查为地方政府准确把握土地资源和编制各类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两次调查对于刚刚跨越改革开放重要的30年,极大程度上将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都把控在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土地调查信息网。
关键词: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
引言
针对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展开调查,能够更充分地掌握真实的土地数据,完善土地调查制度,有利于不动产权登记统一性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完整的土地数据,从而实现国土资源的集约型利用,这对推动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以及权籍调查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容变化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应用的调查方法及流程,最后针对调查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土地调查与地籍测绘的关系
土地调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当前国情的迫切需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更是在“一调”和“二调”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和排查,为下一步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势在必行。地籍管理作为强化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一,它还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地籍管理是一种以宗地为核心实体,更好的实现对于地籍的输入、存储、检索、处理等综合分析以及输出的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它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创建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2工作方法与流程
2.1工作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通常采用由内到外再到内的调查流程,首先,进行内业判绘;其次,进行外业调查;最后,进行内业建库。根据此流程并结合第三次调查的实际要求来开展调查工作。
2.1.1内业判绘
首先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完资料后,再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与分析,将资料中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便于后期的利用与管理。内业预判和边界勾绘图斑,得到地类的初期判绘成果。在笔记本电脑等外业调查设备中,导入内业获取的地形图、影像图以及初期成果资料等,然后得到图纸作为外业调查的工作底图。
2.1.2外业调查
针对城镇村庄的土地,采用各类测量设备及工作底图进行实地补测,做好种植属性、细化标准、地类认定等补测与调绘工作,如果图斑需要举证,还要根据第三次调查要求来举证。
2.1.3内业建库
矢量化外业调查补测结果,并将属性信息填补上去。通过拓扑检查矢量数据、核查资料与管理信息、检查属性信息准确性、检查成果科学性与完整性等工作,得到综合的调查结果,根据结果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路,然后进行专项用地调查图与城镇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再用文字形式编写出来。
3如何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做好地籍测绘
3.1农村土地调查地类应以实际调绘为重点
准农村土地调查被称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农村土地调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测量方法,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且要制定适合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并对影像解译信息进行全野外的实地核实和调查,这有利于国家制定农业生产规划编制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3.2建设用地调查要分清土地权属界线与实际占地边界的区别
相邻土地权属单位确权的表示形式是土地权属界线,它更是登记发证的重要依据。土地权属界线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标注土地界址点和界址线的土地权属界线图;二是对于土地权属界线图上对于界址点、界址线的文字说明。实际占地边界则与土地权属界线有所不同,它是指对于地面的工业用地等设施的建设实际的占用土地作为界限,是根据设计范围和它所必需的实际需要进行的土地征用来借此划分不同的界限。
3.3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调查
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调查保护耕地方法,可带动农业后动,是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更是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查中必须搞清楚规划区耕地的利用现状、耕地的生产力状态及在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基本的保护指导思想和原则性的问题以及任务,且要清楚地划定基本的农田保护区范围,并按照保护的数量进行分级保护及分级安排,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指定的位置设立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基本的农田建立保护档案,并且整理成资料。三项成果进行对比:重叠部分的,属于保留;不再纳入新一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的,属于调出实地核实;调入地块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核实实地已被占用、毁坏的基本农田位置和面积,拍摄实地核查照片。
3.4土地变更调查应作为国土日常性工作实时进行
为了不断提升土地变更的调查工作,让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必须将日常工作的审核和集中变更相结合,优化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程序,要想获得的成果质量,必须实现分级控制。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通过对于管理信息与现状信息相照应的一系列举措,促进农村土地调查优化工作的流程,提高对于县级省级成果的质量全面检查、并且与国家的抽样核查相结合。同时,必须加强对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信息的应用,将实际的操作变成变更调查与日常工作的闭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土资源的管理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保持全国土地的最新实时情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将土地变更作为国土日常性的开展工作。
3.5做好内业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第三次调查的重要载体是数据库,这也是第三次调查中汇总和分析数据的基础,决定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成功与否。第三次调查作为普查工作,需要新建数据库,通常采用“旧图换新图”的方式来建设数据库,不能通过变更的形式,建设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样如此。在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由于任务重大、时间紧迫、各方面要求较高,所以应当遵循高效、经济与实用性的原则,合理选择建库软件,确保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设内业数据库时,不能对外业调查结果进行随意修改,针对存在疑问的调查结果还需要采用外业调查重新核实;针对外业调查结果,也要采用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复核校验,确保外业调查成果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结语
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为了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非常重要。在实际调查时,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调查流程与方法,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确保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因此,必须严格分清楚建设用地合法权,做好科学的地籍测绘工作,让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兴文,徐爱功.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方案探讨[J].矿山测量,2018(46).
[2]张振宇.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部分)Gps技术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7,21(26):49-50.
[3]穆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J].价值工程,2016,35(26):245-247.
[4]陈玉欣.新发展形势下如何做好地籍测量工作[J].黑龙江科学,2014,5(0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