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促进创面恢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身长因子外用溶液(rb-bGFG)冲管治疗方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9例,是我院收治的慢性创面修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其中29例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方法,视为参照组,另外30例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rb-bGFG冲管治疗方法,视为研究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6.67%VS82.76%),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rb-bGFG冲管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慢性创面修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rb-bGFG冲管;疗效
慢性创面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体表创面,主要特点是经过治疗后5-9周受损的皮肤组织仍不能规律有序地进行组织学修复,主要包括感染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神经营养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烧伤后瘢痕溃疡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和工作质量[1-2]。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能够修复创面周围软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疗效较为显著。本次研究就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rb-bGFG冲管在促进慢性创面修复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59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收治的慢性创面修复患者,其中30例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rb-bGFG冲管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另外29例给予单一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列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占据面积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病史资料完整;②均诊断为II-III度烧伤、II-III其压疮、糖尿病足溃疡、四肢大面积烧伤者;③神志清醒,能够进行简单交流的患者;④此次研究得到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且59例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需要截肢者;③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④精神异常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方法,首先尽可能的将创面处存在的异物及坏死组织清除干净,遵循无菌原则,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将创面组织冲洗干净;其次,冲洗完毕后,评估患者创面大小,将敷料及用品进行修正,确保敷料与创面处能够完全接触,并用缝线进行固定,创面周围的皮肤要保持干净整洁,用薄膜进行封闭;最后用吸引器将引流管接通,连结负压装置,开启负压喷口进行创面负压封闭引流[3]。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b-bGFG冲管治疗,通过引流管向创面注入rb-bGFG(生产厂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80077;规格:63000IU)262.5IU/cm2,待观察到溶液与创面充分浸润后15min重新开始负压引流,两组治疗时长均为15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分为无效(创面未愈合,患者主诉临床症状依然存在,且同治疗前相比还有加重倾向)、好转(经治疗后,创面同治疗前相比,面积有缩小超过40%)和显效(经治疗后,创面愈合,表皮颜色正常,创面面积缩小超过75%)[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予以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6.67%VS82.76%),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2。
3.讨论
慢性难愈合创面就是慢性的皮肤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损伤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修复难度大。而相比于较为传统的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通过负压吸引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患者接受,但其也会存在治疗过程中降低创面氧溶解度而不利于控制感染的局限性,对整体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5]。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我院59例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身长因子外用溶液,溶液的主要成分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身长因子(rb-bGFG),其主要来源于中胚层的细胞如真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能够促使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与创伤相关细胞进行结合,能够对细胞生长进行调控,利于肉芽组织的重建,不仅能够帮助创面收缩,还能增强创面抗感染能力,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周丽娜[6]等人的研究报告指出,给予慢性创面患者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rb-bFGF冲管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突出,且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和引流管更换次数,术后肉芽成熟度显著较高。结合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不难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丽娜等人的研究报告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相比于单一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联合rb-bGFG冲管治疗更能改善创面组织,利于创面愈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rb-bGFG冲管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天鹏, 殷翠明.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033(013):2039-2040.
[2]肖勇. 创面持续负压引流+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冲管在慢性溃疡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038(004):422-423.
[3]孙诚.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004(077):15125.
[4]蔡鸣, 郭世贵, 钟梓均.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氧液冲洗联合负压引流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045(021):2533-2535.
[5]汪翔.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15):29-30,共2页.
[6]周丽娜, 张斌杰.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rb-bFGF冲管治疗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08):66-70.
作者简介:段祖斌,男,1972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苗族;籍贯:湖南怀化;职称: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整形美容外科研究;单位名称: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邮编:5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