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随着电力设施的大量建设,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输变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线路地质勘察工作十分重要。 勘察方法有许多种如人工开挖深槽、轻微探测、在室内进行实验等,通过对输变 电站线路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线路区域地层的评价指标并计算出地层的相关物理参量,以此来指导线路的建设。 本文主要 论述了不同地区勘察工作的要点,分析了现阶段输变电工程勘察工作的不足,进而介绍了各种勘察方法,并给出了地质条件评价方法。 希望本 文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引言:随 着 国民 经 济持 续快 速 发 展 ,电 力 市 场 的 需 求 日益 增 加 ,但 电 力输 电线路 工程 的建 设 会 造 成 沿 线地 区水 土 流 失 ,本 文通 过 对 电力输 电 线路 工程 建 设 水 土 流 失 特 点进 行 分析 ,在 此基 础 上 ,提 出水 土 流 失 治理 的 方 法 ,为 建设 单位 有 效控 制 和 减 轻 水 土 流失 ,改善 生 态环境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正文:2015年12月1日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转变
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首次公开明确了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形成联结各大区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网架”。至2020年,建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53座,变电容量3.36x108 kVA,线路长度4.45×104 km;建成直流输电工程38项,输电 容量1.91X108 kW,线路长度5.23×104 km,形成“五纵六横”主网架。 输电线路工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许多输电 线路都面临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 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输电线路工程开展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抗御灾害的能力显得非常 重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评估区范围 和评估级别的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 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建议等。现状评估、预 测评估、综合评估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 规范规定的评估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 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一、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电力企业经常会应用到多种不同的线路施工技术,但是这一行业的工作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进行作业时一定要充分注意。整个工程开展之前,工作人员应该提前做好技术编辑工作,同时保证每 一步施工流程达到标准的审批。此外,相关工作者也应该合理安排 工作人员,施工时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保证技术的高效运行措施。 建立完善的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细化施工 流程能够为后期的工程质量打好基础,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实际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验收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应用要点,一旦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受到威胁时应该立即给予处理。施工时,严格遵循图纸与基本工艺的相关要求,可以定期对其进行岗位的全面培训工作,筛选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进
行合理施工。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重点是对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主要是分析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其诱发因素,评价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危害等级。预测评估需在深刻理解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等基础资料,掌握拟建工程挖、填、排等施工工艺特征,以工程建设内容作为主线,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其影响区域。评估规范规定预测评估按工程建设位于灾害体影响范围内、部分位于影响范围、位于影响范围外几种情形,确定拟建工程与灾害点及其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预测评估工作的关键。
三、控制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技术措施
在线路工程开始前,勘察人员要仔细勘察线路路径,收集足够的资料并及时填写现场报告;设计人员根据勘查资料合理设置转角塔的位置,并充分考虑路径中塔位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线路,达到减少房屋拆迁、减少林区跨越和砍伐的目的;
线路应避开存储厂、煤矿等一些地质比较疏松的地段。此外,勘察人员还可通过查看沿线地区的污区分布图,详细调查线路周边的状况,合理规划输电线路的沿线污区,并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绝缘子和串联布置方式,最终实现对绝缘配置的优化,选择技术上可行的串联布置方式。对于杆塔的排位问题,可采用黄金分割法规划杆塔的水平载荷、垂直载荷、塔间间隙等,并确定塔杆的数量。在结构安排方面,在杆塔塔头、坡度方面可采用非公用腿的形式,从而可减少 3%的塔重;施工 人员可根据杆塔的具体位置,合理采用基础配置形式,有效控 制土方开挖量,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和地下水情况减少 土石的开挖量;选用新的掏挖技术,做好岩石的基础嵌固、基 础锚杆工作,从而减少基础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使用量。
四、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是要责任明晰化, 可采取责任制制度将勘察的每一项工作分配给相应的负责人, 一旦出 现问题需要对责任人严格问责。 如勘察的规章规范需由总院 负责、勘测周期的合理性需地方部门负责、勘察质量与各专业 的协调问题需由各勘察单位直接负责。 只有责任细致了,所有 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快的解决。 地质勘测最忌讳纸上谈兵不 落实行动, 在体制上和机制中实现改革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随着勘察市场不断深化,新技术的应用与旧的管理制度 出现了严重的冲突问题, 这些矛盾给勘察工作带来问题的同
时也成为了其改革发展的动力。 落实责任,统筹协调,积极落 实监督机制将成为未来地质勘探工作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
输电线路的工程施工过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 题就是要保证工程竣工之后可以输电正常、使用长久、安全可靠。 工程从开工、施工、到竣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服 务于社会、造福子孙。
参考文献:
[1】王 泰 书 .地 质 灾 害 述 评 【J】.陕 西 建 筑 , 2008,(4).
【2]赵 文 廷 ,卢 毅 .不 良地 质 作 用 与 地 质 灾 害 [J].中 国建材 资 讯 ,2007,(5).
【3】张 祖 培 .国 际地 质工 程 与地 质灾 害 新 技 术 研 讨[J].国际学 术 动态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