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6期   作者:林永栋
[导读]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个行业都兴起技术革新
        摘要:在这个新的时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个行业都兴起技术革新。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绿色化,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国家的目标。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全球变暖的局面日益加重,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的储存量也在减少,不能够满足发展要求。因此,探索新能源、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势在必行。将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的发展需求,并且以探索的新能源作为平台,进一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此,本文对智能电网中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电网;新能源;常规能源;协调发展策略
一、智能电网下新能源发电机遇与挑战共存
1、智能电网下新能源发电的机遇
        众所周知,传统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新能源则是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一个新概念,指代能够进行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是新能源区别于传统能源的显著特点。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还有一部分的新能源特指借助新技术实现对常规能源的创新利用,如洁净煤、生物质能、车载新型燃料等。新能源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的概念,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现阶段的新能源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一是环境友好性,第二是可再生性,第三是能源储量较大。如太阳能、氢能等,具有极大的能源储量,并且来源于大自然,人类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
        国内外发展智能电网的初衷也许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可以确定的共同点就是将新能源涵括到智能电网建设之中、并将新能源利用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部分。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一特四大”战略中,明确指出未来国家电网建设要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各地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大力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发展。当前在电力产业领域,常规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趋严峻,新能源发电已是大势所趋,而智能电网因其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很好的满足新能源发电接入要求,逐渐改变电网运行结构与模式。目前我国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均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而一次能源发电的比例逐步降低,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发电必将成为电力产业的主流能源。
2、智能电网下新能源发电的挑战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我国加大了政策力度,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并不断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的标准建设,增加了对清洁能源的经济投入,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力。在过去的5年间,非化石能源发展装机增加至5.3亿kW,占比提高至35%。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加至15.2万亿kW·h,占比提高至27.8%。当前电力领域水电装机、核电装机、风电装机、并网太阳能发电等发展迅速。可以说,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成绩显著,并逐步迈向快速、高效发展的新征程。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截至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额的比重预计为15%,单位GDPCO2排放比预计较2015年下降18%,表明当前新能源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且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仍旧任重道远,需要作出更大的牺牲和更多努力。
        新能源的特性决定了新能源发电除了属于生态友好的绿色产业外,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成本较高,新能源所转化的电能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所转化的电能成本。阻碍我国新能源发电的根本因素也不只是发电成本,而是来自于电网。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部分用电负荷较小,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面临着区域电网难以消纳的严峻问题。因此新能源发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新能源发电效率不高、并网传输难度大等问题。在《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升至15%以上,除水电外的新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升至6%。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发电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旧较轻,传统能源在未来数十年的消费结构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新能源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看似是两个相对立概念,但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关系并不矛盾,也不存在竞争,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的。
二、在智能电网下新能源的协调发展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环境资源造成了制约,在自然界的能源问题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能源来帮助未来的发展,在科学家的积极研究下,我们发现了许多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些新能源进行发电,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电网环境。要想更好地实现在智能电网下新能源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将新能源产业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紧密地联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当代时代、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在智能电网下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
        所谓的常规能源,正是人们已经广泛生产及使用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在新能源的相比之下,这些能源在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再生的,并且,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就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电源主要是通过煤以及清洁能源进行发电,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但东部的人口密集度远大于西部,对于东部来说所需要的电量更为多,所以我国推出了“西电东输,南电北送”的方针,有效的平衡了区域用电的情况。随着新能源的兴起,我国的能源资源配置得到了提升。根据我政府报告得出单位GDP碳排放发展趋势,如表所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未来的几年,我们的碳排量将会逐渐减少,对新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见图1)

四、智能电网下新能源发展的意义
1、提高了发电的稳定性
        电力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在传统的发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断电、停电的情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性的影响,伴随着新能源的使用,它有效地提高了发电的稳定性,实现了为人们持续供电的目的。
2、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新能源,减少了环境的污染。由于新能源是绿色清洁的无污染能源,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它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较小,并且新能源可以循环利用,进一步控制了碳的排放量。
结束语
        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大环境,我国积极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板块均衡发展,这种多元化发电模式不但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同时也优化了电力能源结构。以往发展常规能源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可以促进常规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可以使新能源更加有效、实用,并催生各种清洁能源技术。以科学、创新的思维合理规划配置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可实现取长补短,为建设新能源电力输送和分配网络、建设高效灵活智能能源网络、提高供电可靠性、形成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松,岳东,朱力鹏.电力大数据智能化高效分析挖掘技术框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11):1679-1686.
[2]孙宏斌,黄天思,郭庆来,等.基于仿真大数据的电网智能型超前安全预警技术[J].南方电网技术,2016(3):42-46,5.
[3]马虹哲.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威胁及防护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7(12):162-163.
[4]辛培哲,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研究[J].分布式能源,2018(1):2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