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电倒闸操作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第6期   作者:秦浩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国民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国民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电网的稳定运行变得尤为重要。安全管理的本质是风险预防及控制,配电室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是保证国家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配电室工作人员对配电系统的持续运行、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动态风险)、配电室的设备状态(静态风险)等两个方面对配电倒闸操作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就怎样避免出现配电事故,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配电室;倒闸操作;风险分析;预防措施

前言
        将配电变电器从一种状态改变成其他状态的操作,称之为配电倒闸操作。配电倒闸操作主要有三种类型:就地操作、程序(自动)操作、遥控(远程)操作[1]。一般的,就地操作又可以按照执行作业的人员分成三类:由一个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另一个人进行倒闸的监督操作;由一个高技术水平人员进行倒闸的个人操作;依靠检修工人进行倒闸的检修操作。倒闸系统是连接电源与负载的中枢,准确来说,倒闸设备是一个通过断开和闭合动作来调节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平衡,预防两者出现故障的保护设备。
1 配电倒闸操作的风险分析
        配电倒闸操作的风险主要包括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两方面。

1.1 配电倒闸操作的静态风险
        静态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作业环境复杂多样以及倒闸系统固有问题等问题,导致配电倒闸操作出现的风险。静态风险一般比较容易发现,但是改变起来却非常之难,对操作安全的影响也相当深远。下面着重分析一下由倒闸设备问题导致的静态风险。配电室中的倒闸设备由于运行时间过长,设备老化速度较快,使得系统容易出现故障。倒闸设备故障主要表现在:
断路器警示元件出现故障,将严重失实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操作人员;夜间操作,无充足的照明,雨天操作,绝缘杆的防雨罩脱落;传动杆断裂,开关时间较长致使光开关损坏;开关柜五防设备中的“警示”提醒元件出现故障,导致倒闸操作事故;无法对封闭性较好的进线柜进行线路验电排查,可导致倒闸操作失误等。
1.2 配电倒闸操作的动态风险
        动态风险主要是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操作不当导致风险。一般都是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的风险。配电倒闸操作的动态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对于一些平常的简单操作,想当然地独立操作,甚至到将要工作交接时,才抢时间操作;惯性违反操作规范,操作人员为了省事,对倒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点没有进行认真对待;操作人员在没有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倒闸操作;开关柜没有落实双重名措施或者措施落实混乱,引发倒闸操作失误等。
2 配电倒闸误操作的预防措施
针对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现在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2.1 加强配电设备的维护
        加强配电设备的维护,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方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配电设备能够出现的所有设备问题,并结合配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相关资料,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设备问题仔细分析。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按照所制定的方案,结合故障设备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设备故障。实行定期检修制度,严格规定检修的时间间隔、检修程序、检修范围等,对于关键部位,要多次进行检修,以确保万无一失。加大对检修工作的监察力度,对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监察。
2.2 提高员工操作技术
        提高员工操作技术,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倒闸操作的规范化流程,操作之前要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以确保万无一失。

送电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首先合上用于隔离的开关,紧接着再合上断路器,停电的时候要先拉开断路器,再拉开隔离开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在负载的时候使用隔离开关。特殊情况倒闸应带好所需的设备再进行操作,例如在雨天应做好相应的防滑、绝缘措施,并且在雷电等强对流气候下,应立即终止操作[2]。操作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检查,以确保倒闸操作正确完成。组织管理工作,对整个变电站倒闸操作的作用显著。这就需要变电站提高对倒闸操作的重视程度,将每一次操作作为一项集体工作,协调组织以及团队的内在价值与凝聚力,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优化整个作业流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倒闸操作工作的流程进行细化处理,增强其中的安全点,为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保障。
2.3 强化配电倒闸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分为危机源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控等三个流程。静态风险管理是指,以预防人的财产生命受到侵害为重点,对配电室内所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识别、评价以及管控的过程。静态风险管理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于环境、变电设备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等,面对所存在的风险源,应多次进行风险评价,并参考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及规范,统一得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法,并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尽快将管控方法落到实处。动态风险管理是指对操作过程中动态的风险源进行识别、评价以及管控的过程,动态风险管理需要及时记录动态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4 强化现场监管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由于人的失误而导致的配电倒闸操作失误。强化对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安全工具的监管,每一个安全工具都应该标上唯一的号码,并放置在与号码相对应的位置。此外,对安全工具的放置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防雨、绝缘工具严禁放置在空气潮湿、容易腐蚀的环境中。在操作过程中,要不定期地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察,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现场改正,现场督察除了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能力,还能够降低由于操作失误引发的配电事故,从而促进形成了更加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2.5 采用先进的防误操作系统
        先进的微机防误操作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站倒闸操作的失误率[3]。自动化生产的大环境决定了配电系统要有较高的容错性,传统的配电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微机防误操作系统可以智能的进行倒闸操作的风险源识别、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操作较为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低,可确保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变电运行倒闸操作非常重要,在变电运行倒闸操作过程中,值班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变电运行倒闸操作,以此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而在工作人员操作的过程中,认真严格地使用正确操作方法防止倒闸作业操作出现错误,是保证变电安全运行最关键的环节。由于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起变电运行倒闸作业的事故,所以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变电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网操作中,变电站的倒闸操作非常重要,因为倒闸操作能够改变实际的运行方式,隔离带电设备及检修设备,从而防止故障设备的继续运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错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实现规范性的倒闸操作,不仅能提升实际的倒闸操作水平,还能有效防止误操作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倒闸操作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多轮评价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有效地维持了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将对配电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配电系统重要的一环,倒闸操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除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思维方式、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采用更加先进的防误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6-47.
[2] 刘海燕.变配电所标准化倒闸操作[J].大众标准化,2001,(3):42-43.
[3] 邓其军,周洪,吴昌博,等.一种新型配电网倒闸操作票生成及防误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6):12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