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已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电网、电站能否长久稳定运行,受到系统自动化的直接影响。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在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实现对人力成本投入的合理缩减。本文以电力系统的分析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关键词:重要性;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电压等级囊括10KV、35KV、110KV等,随着电力系统的标准化发展,目前10KV、35KV为电力系统的主要使用电压。电网发展受到电力服务提供质量的直接影响,而系统自动化,则是影响电力服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因此,如何将自动化控制实施于电力生产、运输等环节成为电力企业的重点关注问题。通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可以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概述
(一)电力系统分析
分析电力系统的组成,主要囊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环节,作为社会生产建设的主要电能提供来源,电力系统多以大规模、多层次的状态进行分布。在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电力系统运行标准更为严格,如电力系统运行有着极高的可靠性、实时性要求[1]。而在具体运行期间,进行电源电压的合理升压为重点关注内容。进行电力系统的细致研究,其结构主要以电力网络、负荷中心以及电源为主,侧重在电力输送过程中通过降压处理来达到等级式输送的目的。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重要性分析
常规控制手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无法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所以需通过自动化管理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效果。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1)电能优质提供。受限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致使电力系统运行难免出现电压异常、电力设备故障、电流偏差等问题。若仍采用常规手段进行电力系统控制,难以做到对系统运行故障问题的及时发掘。而采用自动化管理手段后,可充分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电力系统问题的及时、全面挖掘,并做到对问题故障的精准定位,避免因电力质量问题无法及时消除而影响到电能质量[2]。(2)可靠性运行。若仍采用人工控制手段进行电力系统管理,极易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甚至因故障问题无法及时消除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受阻。而将自动化设备合理配置在电力系统中,可实现对电力故障的及时查明并消除,避免人为失误的出现,为电力系统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3)经济性运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可显著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期间产生的网损。集成电子设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构成自动控制系统,达到电力系统自动管控的目的,可有效缩减企业在电力系统投入的人力成本,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始终处于经济性、可靠性的状态。
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一)信息与调度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然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中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发展为核心关注点。为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调度水平,可将计算机技术合理应用于系统监测系统中,借助计算机设备进行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并利用显示屏进行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可视化呈现[3]。同时,针对自动化店里调度的发展,需增设实时分析、运算以及控制功能,并通过安全检测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同步体现,若运行期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隐患,可做到对系统运行故障与问题的及时发现并消除。另外,依托于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调度的合理性。转变以往滞后的静态控制、状态评估以及电流控制模式,实现以动态监控、紧急事故控制、预测负荷进行电力系统调度的优化。依托于自动化技术,实现在变电站、调度中心之间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
而分析信息自动化的组成,主要包括运动通道与装置,其中运动通道主要体现为高频、微波等形式,而运动装置则是检测、测试等类型的集中。具体运行中,在变电站等环节进行接收系统的安设,以此为变电站等环节与调度中心构建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利用自动化调度系统进行电网的自动控制与分配[4]。
(二)电力自动化与以太网技术融合应用
智能电网背景下,促使电力系统通讯面临着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并且随着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发展,使得数据信息的传输量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而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传输效率、传输量要求,进而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5]。目前以太网技术的常用形式体现为“Ethemet+TCP/IP”形式,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未来发展,会以以太网技术的应用为依托,研制并应用契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以太总线技术,以此为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打下良好基础。
(三)供电系统自动化发展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且随着供电系统运行标准的愈发严格,未来供电系统势必会与自动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当前供电系统自动化主要体现为实时监控、自动化变电站控制、自动化负荷控制等,其中实时监控主要是将微型计算机、检测装置安设于供电系统中,实现对供电系统运行的实时、自动监控,依托于状态监控做到对故障隐患的及时发现与排除;自动化变电站控制主要是借助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变电站运行的监控管理,运行期间先对变电站管理程度预先编制,然后以程序指令为根据进行变电站的监控监督,实时采集变电站运行信息并传输至调度中心,调度中心会依据信息的分析与判断来下达控制指令,实现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负荷控制自动化则是进行电力系统运行负荷的合理调控,运行期间依托于声频、工频原理,对供电系统运行负荷自动调整,避免因负荷过高而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6]。
结束语
高质量供电服务的提供始终是供电企业的核心目标,而得益于自动技术的融合应用,为电力系统可靠运行以及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尽管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不可否认自动化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对此,需加大对自动电力系统的研究力度,通过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电力服务质量与水平,并为电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燕君.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尚品, 2017, 000(007):109,118.
[2]谭爱斌, 康国鹤.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20):65.
[3]李元钊.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25):112-112.
[4]黄晓龙.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 000(010):5350-5350.
[5]荆晋.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1):227-227.
[6]侯雅琪, 赵猛. 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6, 000(032):314-314.
作者简介
杨卫强,广西建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45010619640319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