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节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林小青
[导读] 本分析从学生角色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各个环节的认知状况,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多经度的分析,为确立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温州三中  林小青

[摘要]本分析从学生角色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各个环节的认知状况,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多经度的分析,为确立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学习环节    认知    调查
        一、调查原因与目的(引言部分)
        学习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它的进行过程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活动,如果脱离了整体或与整体不协调,就会削弱整体的效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把握学习活动的整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调查分析仅涉及其中几项内容,包括制订计划、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独立作业等。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项调查为小样本调查。本学期开学初,从本校高一段抽取2个班级(高一(2)、高一(3))103名,发放问卷103份,实际回收95份,有效问卷为95份,为100%。从年龄上看,所有学生均在18周岁以下。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本结果所反映的学习环节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订计划。
        制订计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必须做到统筹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恩格斯说过:“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这里的计划包括学年、学期、月学习计划及双休日、日计划等。可见计划的重要性。
        1、有关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问1:每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我都是
        a、独立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50人)占52.63%
        b、别人帮助下定出学习计划(5人)占5.2%   c、不定学习计划(40人)占42.10%
        问2:老师或其他人认为我
        a、学习有计划,安排得合理(5人)占5.2%   b、学习有时有计划,有时没有计划(53人)占55.79%     c、学习无安排,无计划(35人)占36.84%
        问3:我学习的时候总是       a、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14人)占14.74%
        b、有时有计划,有时无计划(63人)占66.32%     
        c、随心所欲,没有安排(18人)占18.95%
        2、对此数据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1)目标宏伟与脚踏实地相结合。计划首先要体现学习战略,要有渐进性。其次要有的放矢,特别要针对自己学习的弱点制订计划。再次,要把目标量化成指标,以量的达标来衡量计划的效果。
        2)常规安排与特殊安排相结合。平日做常规安排,周日和节假日做特殊安排;学期内做常规安排,期末以及寒暑假做特殊安排。
        3)全面安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安排是大面积安排各科计划,而突出重点是指强调个人学习弱点,突出学科章节重点等。
        4)坚持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性是执行计划的基础,而灵活性是补充和对实际情况的磨合于转变,使之切实可行。
        (二)上课听讲。
        课堂是教师授课、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提交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场所,是学生求知的主要来源和基本途径。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期间要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有关这方面的数据如下:
        问4:我在听课时,所能接受的知识大约是
        a、80%以上(43人)45.26% b、50-80%(48人)50.53% c、50%以下(4人)4.44%
        问5:我在听课时,所能理解的知识大约是
        a、70%以上(59人)62.11% b、40-70%(33人)34.74% c、40%以下(4人)4.44%
        问6:在记笔记时,老师讲的内容我大约能记下来
        a、80%以上(40人)42.11% b、50-80%(26人)27.37%c、50%以下(29人)30.53%
        2、数据分析如下:
        1)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的效率不高。另外结合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上课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a、注意力的稳定性差。我校的学生较活跃,即使偶然发生一件小事,也会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b、注意力不能恰当分配,听课与笔记,往往听了课忘了笔记,或光记笔记(板书)而忽略教师的讲课内容,只能顾及一头。
        c、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上往往受其他事物影响。
        d、其他因素。诸如上午第四节或者夏天下午第一节课注意力差些,以及家庭的影响等。
         2)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做了以下建议:
        a、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要独立思考可以先在笔记上记上几个字,下课后再作深入思考
        b、要抓住各门功课的特点,进入高中之后,学习的科目也越来越多,如不抓住各科特点来学习,就会事倍功半。
        c、认真作好课堂笔记,要记录重要的内容,要记录自己学习最难懂的内容。
        (三)课后复习。
        要做到认真复习必需包括制定复习计划和进行近期复习。
        1、有关数据调查统计如下:
        问题7:学习知识点后,复习态度:            a、根本没有复习(35人)36.84%
        b、有时复习,有时没有(37人)38.95%          c、坚持复习(23人)24.21%
        问题8:你复习的形式和要求是:
        a、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84人)88.42%
        b、抓重点、难点、系统整理(11人)11.58%
        2、数据分析如下:
        从这个调查表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复习的,但是他们对课后复习的要求很低,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适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复习的方法):
        a、忆一忆。复习开始先回忆一下教师讲过的内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然后再看书看笔记。
        b、读一读。首先要读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然后再读其他参考书。
        c、理一理。整理校阅课堂笔记,核实补充修正,标划重点,加上心得批注。也可概括提炼,另记复习笔记。
        d、查一查。自我诊断,找出学习缺陷,及时补漏,避免知识欠债。
        e、想一想。针对作业或学习情况,多思考多回味。
        f、议一议。一种是请教师辅导答疑,与教师交换意见。另一种是找学友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是双方面的学习互动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总之,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普通高中学生对学习各个环节的把握不容乐观,今后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寻找和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秉洳:《学生学习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
[2]珍妮特等:《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12
[3]王道俊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4]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沈阳出版社.2000.8
[5]《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