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力消耗的增加,对输电线路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直接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如果线路发生故障,轻线路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会使电力系统瘫痪,影响国家的正常发展。因此,保证输电线路的有序运行和实施综合维护管理对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导言:高新技术和高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电力企业需要逐步应对多样化的电力负荷问题。同时,电力企业需要有效推进输电线路综合管理模式,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电力企业在管理上仍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提高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的价值,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 构建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1) 满足发展需要。传统的输电线路维护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关键截面、导线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且从根本环节上突破了传统维护方法的单一问题,使维护工作趋于科学化、智能化。同时,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基本电力电压参数没有技术要求,有利于维护方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规划和整改,进而体现维护的科学价值。(2) 深化现有价值。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技术、RS技术)应用于实际维护中[1],使维护工作的信息具有高度的联动功能,同时有利于维护工作的可视化、信息化、及时性。从而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提供了可利用的价值,提高了维护效率。同时,集成化管理技术有利于维护方及时反馈到时效性强的项目中,确保基础管理具有时代意义。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检修人员的检修技术落后
在电力检修过程中,高质量的检修技术将大大提高实际检修速度。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电力维修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维修人员的素质使得实际维修过程中无法找到问题所在,影响了电力企业在电力维修过程中的效率。此外,电力企业在电力维修人员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不清,使后期的实际工作更加混乱,特别是工作过程中需要负责的部分不清,使后期出现问题时谁也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洗牌,解决其效率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电力维修的实际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2.2 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
以往在电力运行维护过程中,主要采用区域承包管理。所属承包单位保证本承包维修区域的用电安全,并定期对所属区域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承包方式只能适用于过去用电量小的情况,因此,如果目前仍沿用原有的电力运行管理方式,将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对当前电力运行维护的合作构成更大的威胁。同时,在实际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它应该能够及时确定故障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故障,但在以往的电力维护过程中,它不能快速确定故障,因此其维护效率较低,所以当故障发生时,用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维修结束时间的延长,会对用户的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根据以往的实际工作,由于责任往往推到相邻的不同分区之间,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使其工作效率低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输电线路采用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输电线路定期维护。定期检修需要依靠传统经验,仅考虑时间变量不能充分考虑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结构组成、设备质量和性能差异。这种维修方法容易造成维修周期短、成本高、工作量大、可靠性低、供电正常等问题。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常规的检修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两网”改造后,电力系统技术含金量逐步提高,部分电子设备产品不需要定期维护。
如果仍采用定期检修制度,将浪费人力成本和资源,影响社会正常供电,甚至会因检修人员检修不当而形成输电线路安全隐患。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综合管理主要是指对输电线路的维护、电气运行、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综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
有人轻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电力企业使用信息管理手段是一种浪费,对电力设备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强烈的排斥心理。从电力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及时完善档案信息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电子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将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这将给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对输电线路实施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信息,可以有效解决混乱的工作现象,归档技术文件设备信息,如操作参数测量、记录和测试数据记录异常信息等。通过比较设备原始状态下的运行维护过程,可以最准确地判断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
3.2采用检测系统是综合管理的关键
电力企业应该花费重金引进相对先进的检测系统,如维修、故障排除等,并且融入管理、养护等管理体系,对传输线路进行全面运行和维护。传统检测方法是依靠人工定期巡视进行预防性检修,如果电力设备出现异常,需要对整条线路进行逐一排查。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很难发现电力设备和传输线路存在的异常。这种方法作为电力设备的保养,一旦出现问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无法防范于未然。可见,优秀的智能数据监测系统和电力设备管理水平,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果。
3.3加强现今科学技术的运用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安全验证技术、数据库分析技术、负荷预测技术等先进技术,优化输电线路运输和维护方案,提高输电线路设备的检测能力,输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完全结合在一起。通过检测输电线路上设备的运行情况,将不需要检修的设备与需要检修的设备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确定维护方法和维护周期,保证输电线路安全正常运行,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4输电线路进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输电线路检修模式管理采用的都是定期检修模式,其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输电线路检修管理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深刻改革输电线路检查模式,大幅提高输电线路检修技术和效率。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升级完善,部分输电线路维护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所用设备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环境已经成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综合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基本运营,也有利于提高核心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在综合管理模式下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电力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进而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实践。同时,要有效应对输电线路的运营,帮助企业构建系统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海波 , 黄江林 . 试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一体化管理 [J]. 通讯 世界 ,2016(03):110-111.
[2] 郑龙 .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J]. 通讯世 界 ,2017(22):246-247.
[3] 李连铮 . 一体化管理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应用 [J]. 工程建设 与设计 ,2017(20):42-43.
[4] 郭明委 . 试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J]. 华东 科技 : 学术版 ,2017(1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