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道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运河文化孕育了地方历史文明,虽贵为自然环境景观但却拥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与文化内蕴。在运河文化背景下展开沿岸公园景观设计,其所阐释的不但是运河文化本身,还渗透了经济型景观设计思路。本文中将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文化公园为例,从生态、历史、人文三大角度探究了公园景观设计的诸多细节要点。
关键词:运河文化公园;文化背景;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历史;人文
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文化公园概况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文化公园已经被吴江区列入到“1058”民生工程实施项目中。该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属于京杭大运河的核心地带。公园作为滨水城市公园占地534亩,它以运河大桥为起点,从南向北穿过3座跨运河大桥(江兴大桥、江陵大桥、云梨桥)。整个大桥全长6km,公园建成以后已经成为吴江区生态文化建设与旅游休闲新地标。相比于吴江区内其它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园不同,吴江运河文化公园拥有“水云之美、亲民之源”主题,它充分融入了运河历史文化特色,也打造了只属于该段运河的生态长廊和快乐源。
2、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与思路
2.1 设计理念
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遵循“3点6字”,分别为“生态、历史人文”。首先是生态,思考如何平衡自然原真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实现和谐生态城市目标建设。生态自然发展观也是当前公园发展建设的根本,保持绿色生态环境有效优化与平衡调整,这对于公园长期可持续发展运营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历史,在传承京杭大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凸显传统吴江城外秀慧中、细腻独到的历史韵味。京杭运河是人力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生态工程,它其中也囊括了文化、水利、科技文明工程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文化研究与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价值。与此同时,京杭运河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存在,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它对沿岸城市文明建设、发展与繁荣具有着不小的促进带动作用,所以它在社会学层面的研究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京杭运河也是我国南方文化自身与交流的重要脐带,所以它拥有者极为丰富的生态资源,整体看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价值作用。
2.2 设计思路
考虑到京杭大运河的自然原因与历史原因,运河部分河道河流并不畅通,水质也有明显持续变差趋势,周边环境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这些都导致运河文化与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刻不容缓。为此,针对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5点上:第一,有利于运河环境的整体改善;第二,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第三,有利于对京杭运河的文化遗产展开相关保护工作;第四,有利于沿岸景观功能的多元化发展;第五,有利于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2.2.1 因地制宜少改造
从整体来看,其设计思路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动静结合,深度全面保护京杭大运河,了解其土壤、原生植被、物种、水流特点等等,结合其自身特点制定设计方案,做到尊重自然、优化生态、从水域、陆域和湿地等层面建立多种形态组合,进而孕育丰富物种。在该过程中,应该明确河岸景观江河要求,预留生物走廊,建设架空人工建筑物,减少人工改造痕迹。
2.2.2 实地考察多咨询
再次,要对运河沿岸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实地考察与咨询,了解其自然景观固有特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问题,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设计融入风景优美景观河道。而围绕地方城镇、村庄、交通以及风俗习惯与建筑风格明确各个影响因素。
2.2.3 规划设计顺势而建
最后,根据京杭运河的河流形态对沿岸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在保持河道自然弯曲的基础之上做到景观设计顺势而建、因地制宜。在这里考虑到了京杭运河地理位置与布局的特殊性,特别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量了平常常规水位,明确了防洪防涝标准因素,并融入了动静结合原则。即通过不同的布局组织、变化、景观之间的融合来为人带来整体感受,凸显景观设计的动态性与静态性,彰显景观设计层次的丰富性、灵活性以及游客的参与性。实际上,运河文化公园河流与河岸就是动静结合关系,将游客作为参照物,河流是动态的,河岸就是动态的,所以在景观设计上应该追求平面与垂直面的相互对比,建立视觉动态体系。例如可选择护岸建立垂直护岸、斜面护岸以及阶梯护岸等等不同形式,再根据不同河岸不同需求,采用到不同护岸形式,彰显河流沿岸景观不同变化[1]。
3、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点
如上文所述,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主要围绕生态、历史、人文3点展开,下文结合不同理念思维探讨其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3.1 基于生态主题的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3.1.1 空间布局划分设计区域
首先,基于生态主题展开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从空间布局划分设计区域,它其中就包括了水韵文化园、亲水乐活园、生态廊道区三大片区。其中生态廊道主要围绕水土保护展开设计,其中更设计了兼具带状的滨水生态绿色走廊,可满足市民户外休闲以及地域文化特色主要功能,它所建立的综合性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也相当广阔,如果从景观特色角度来讲,它是融合了宏观与微观两层面设计理念内容的,能够解读同时呈现京杭大运河与吴江之间的相互紧密关联。
3.1.2 水域文化设计生态廊道
从主题层面看,水域文化园主打“记忆中的水乡肌理”主题,亲水乐活园主打“印象中的繁华之境”,生态廊道区则主打“展望中的和谐绿道”。另外,公园中设计了健康运动类场合,实施自行车道标准化建设,如图1。
图1吴江经济运河文化公园的健康运动类自行车道标准化建设规划地图
3.1.3 “三线”贯通融入绿色环保理念
如图1,健康步道由南至北贯穿整个运河公园,总长度约为5700m,标准上规定每100m设计一个标志性导视牌,1km外每500m设置一个标志性导视牌。其在满足生态保护、市民活动、文化传承等等功能的基础之上也顺应了城市交通领域快速发展。在自行车道周边设置停车空间车位地上750个,地下250个。而且在设计上要考虑到了车道上机动车的现实需求,在行人与自行车车道之间建立完全联通机制,真正设计实现了“三线”贯通设计目标。整个自行车道沿线还设置了全线贯通的人行道以及13个自行车租赁点,便于游客随时融入到绿色环保行列中。另外还设计了综合管理用房5个,服务半径达到500m。
3.1.4 城市肌理优化展示历史演变过程
水韵文化园是基于生态层面展开设计的,其区块体验运河悠久历史,整个设计从南入口广场作为起始点,骤转向北,可为游客感受江南水乡肌理构筑良好氛围环境。例如为文化园所打造的浪漫花海最终就引导人们直接步入了充满城郊野趣的疏林草坡。这一游赏离线的设计从宏观到抽象层面面向游客展示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城市肌理,也见证了城市肌理与古运河发展历史之间的有机演变过程[2]。
图2水韵文化园设计效果图
3.2 基于历史主题的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基于历史主题设计的运河文化公园——亲水乐和园主打历史文化主题,例如它的架空平台广场面积设计约为579㎡,其中有藤翼笠泽岸采用耐候钢材进行设计,设计规格为长12000mm,高2600mm。其岸边墙壁正立面上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全篇。而墙壁前采用黑色天然石材所打造的白鹭叠级造型均采用到304不锈钢切割加工工艺,10只形态各异的立体造型白鹭采用块料拼装焊接而成,并对它们的各自结构进行了加固处理,如图3。
图3亲水乐和园设计效果示意图
3.3 基于人文主题的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3.3.1 分阶段施工
最后,基于人文主题的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是分阶段展开实施的,这里主打人文主题,强调人文生态融合建设,主要包括了阶段一方案与阶段二方案。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在沿路建筑尚未拆除之前,通过景墙、植物结合遮挡不良景观内容。在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则在公园道路双侧双排设计林荫大道,主要对运河公园内部道路沿线建筑进行改造,基于双侧双排林荫道设计强化运河公园道路城市绿轴,再根据运河公园腹地宽度差异,设计3种断面形式,如图4[3]。
.png)
图4运河公园林荫大道二方案的3种断面设计形式
3.3.2 标志设计
为了强化运河公园人文文化内涵,公园在标志设计方面大下功夫,例如在标识基础LOGO设计上迎合传统文化,因为京杭大运河鼎盛于明清时期,所以在运河二字上采用到了篆体设计,将“河”字变形并纵贯南北,表现河流外形气势宏伟。同时这样设计也彰显了中华民族负重拼搏、坚韧不屈的精神传承一面,如图5。
图5运河公园一级导向系统标识人文化设计
3.3.3 铭牌标识设计
实际上在运河公园铭牌标识设计上,基本上全面且广泛的纳入了吴江文化与京杭大运河文化。它一方面希望提炼核心文化内涵,一方面希望统一形象识别,明确指向关系,例如在这其中就融入了包括苏州、吴江、无锡、湖州、嘉兴以及杭州等等江浙沪地区的古代传统文化内容,内蕴十足,设计理念相当清晰。以吴江为例,运河全程42.74公里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就包括了吴江古纤道,这是京杭运河唯一留存至今的古纤道。它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因此结合这些文化设计运河公园中的标识内容再好不过。另外在公园内,结合运河行经城市进行导航,例如导航杭州、吴江、镇江,以点缀路灯形式设计铭牌,确保游客深入了解运河走向。而在灯具文化植入方式、果壳箱文化植入方式、公园座椅文化植入方式等等方面也设计了人文化导航标识,非常亲切[4]。
4、结论与建议
运河沿岸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其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人文价值。诚如苏州吴江区运河文化公园的设计就彰显了上述3点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围绕协同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两大点展开设计丰富,真正希望还原古代京杭大运河码头文化、园林景观文化设计理念,在发展地方农业、旅游业以及周边产业方面给出有价值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艳贞, 王磊, 王晓芬. 地域民俗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J]. 中国蔬菜, 2020.
[2]徐璐思. 大运河文化下的“围合空间”——北京安贞东方医院规划方案设计[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
[3]黄春梅. 基于传统园林造景理念下的新中式景观设计应用研究[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
[4]张晓雪.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交城县卦山公园为例[J]. 居业, 2020.
撰写日期: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