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运行所依赖的系统极其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整个系统陷入故障状态,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完善,是电力技术研究人员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任务。而调度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心脏的作用,调度工作的实际状况,将直接地对整个系统运行造成影响,因而对于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必须以调度工作作为重点。就目前来看,为调度工作实施现代化的改造,主要是采用了综合数据平台这一技术。
关键词: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标准化设计实现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系统从由软件结构上可以分为应用层、访问接口层、数据管理层、数据整合层和基础平台层等五个层次;由硬件方面,从结构体系划分为外平台和内平台两个方面。要针对调度系统的信息处理需要,扩展了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建立起符合调度系统各项业务顺利进行的公共信息服务模型。要以信息模型路径为基础进行对象编码,并通过数据转换、提取与组件接口规范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数据平台中接入了调度系统数据。
一、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实现的相关技术分析
1.1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是数据平台在数据输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是平台建设的基础,主要分为网络数据采集技术和设备数据采集技术。具体包括报表定义、数据评审、数据填报、数据预处理和综合查询等功能。数据采集形式主要分为文件、报文、历史数据库抽取等,文件数据的格式包括EXCEL、TXT等,报文数据包括EMS实时数据、电量准实时数据等,数据库类型包括SQL和DB2等。数据一般由本地系统供应,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存储。
1.2数据存储技术
对采集来的数据,要进行分类存储,从而为不同部门的调用提供方便。系统采集的数据产生于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数据量大、种类多,在进行数据模型设计时,要考虑到数据的动态修改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存储效率,保证系统的使用性。此外,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扩展性,以满足实际需求。应根据公共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内外平台及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的自动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便于系统维护。
1.3数据加工技术
信息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是对实际事物的数字化表达,其表达形式包括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对数据进行加工,是要从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数据中,抽取出具有价值的数据。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会采集到大量历史数据,包括计量系统的结算数据、电压网损数据、开关操作数据等。筛选出有用数据后,通常还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比如计算平均值和极值等,使其形成更高层次的综合立体数据模型,方便数据的二次利用。
1.4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经过一条链路,也可能经过多条链路,从而实现在数据源与数据宿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对外数据输出是平台的主要功能,需要满足数据调度的各方面需求。输出系统将存储的数据按照反向映射技术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输出,格式采用国际标准XML格式,也可以使用我国电力调度的E语言规范。数据中心对数据的对外口径进行统一调度,将数据传输到需要的信息节点上,避免多部门重复需要产生的数据混乱。
1.5与DMIS的一体化集成
DMIS系统,即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平台的最大用户,将平台与其进行一体化集成,是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进行集成过程中,必须保证两系统的用户群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大量复制,从而避免硬件资源浪费和网络流量的增加。DMIS与综合平台相辅相成,两者的一体化集成,可以使用户得到完成的系统应用视图,从而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率。
1.6数据技术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意义不可谓不重大,而其发展的根本性源头还是在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于电力系统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这就客观性的促进了电力调度综合数据系统的发展力度。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网络化社交以及服务起到了极大的帮扶作用,所以人类社会的信息数据的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倘若只是单纯的使用传统模式的系统进行处理,会有这很大的缺陷和漏洞,通过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数据技术对于信息的传输起到更为快速、谨慎的帮助,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1.7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电力调度综合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组成的根本要素是业务元数据以及技术员数据,元数据出现实现发展了对于数据信息的发布、储存、收集、查询等任务,而技术元数据是通过信息模型以及相对应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字典定义等其他一些元素构成的。业务元主要是对于各种数据识别成一种可以被系统接受的规范性程序语,简单来说就是做成相关的数据名称以供读取。
1.8数据整合变换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能够在数据上整合工作自然也离不开平台信息模型,只有以此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工作,而工作的具体方面是在不同数据源之间对于数据的转换、加载、以及进一步的处理,并且将相应的功能对号入座,对于数据整合以及交换之后有用性的全盘整理到整个数据处理平台之上,以便于下一步的应用。
二、电力调度中综合数据平台构建赖以实现的技术
2.1数据模型技术
数据模型是对于系统运行各对象的数据抽象,涵盖了所有对象的公有属性及各对象之间的关系,继而构成整个调度系统工作的全视逻辑图,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CIM的统一公共数据模型,可以为调度计划、能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及数据存储提供有效支撑。单就数据模型中的调度计划这部分来讲,它主要用来对机组的出力与运行状况以及曲线和计划数据等方面进行抽象的描述,可以充分地反应电力系统中各部位机组的工作状况。
2.2对象编码技术
设计人员推动数据模型的运行,必须要以标准的对象编码作为支撑,而且,对象编码的设计方案以及层次结构必须要与数据模型维持一致性,以保证系统中各种数据的编码规则实现唯一性以及标准型。因此,此平台的构建还要借助对象编码技术实现。具体来讲,进行对象编码,要以数据模型为对对象的分类基础,同时为各数据进行主部件或是附属对象的定位。其中主部件对象包括了电力系统中各种资源与资产元素,而附件对象则包括资源测量以及停运计划等因素。
2.3系统接口技术
综合数据平台必须实现与其他各应用系统的有效连接才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平台设计的实现还必须依赖接口技术,这种接口技术必须要涵盖调度计划以及能量管理两个系统。其中调度计划的接口,主要是以系统数据的提取、转换以及加载装置将电厂状况、机组状态、出力运行、启停曲线等信息传递给数据平台,其中电厂信息以及机组信息等通过CIM接口实现传递,而机组的出力、运行、启停曲线等则以TSAD接口进行传输,而且WEB界面还可以对传递中的数据信息(比如启停曲线、出力计划曲线)实施对比展示。
结束语:
综合数据平台的建立能够更好的把握和转换数据处理要求,为各部门提供优质的数据服务。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是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重要环节,在标准化设计中,要以综合数据平台为基础,实现工作效能的进一步合理性。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标准化设计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对平台设计实践和理论进行积极探索研究,为数据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仁豫,陈昌渔,郭莉.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综述,2017,(01).
[2]叶峰,叶清华,顾全.关于组件接口规范的应用研究及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07):47—51.
[3]刘海彬,王磊,唐国庆.基于公用信息模型进行信息交换的研究[J].江苏机电工程,2017,(0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