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管理分析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8卷6期   作者:张蔚 司卉 熊永东 张洋
[导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逐渐提高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逐渐提高,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我国电力行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大加重视,通过优质服务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此增加用户量,但是,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比如说电费风险、管理化风险等,特别是电费风险,能够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对电费风险进行严格管控,通过完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电费回收、电价调整而给企业、社会、用户所带来的风险性,进而降低企业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管理;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力这一种资源不仅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电力来维持正常的照明,而工业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是一利用电力来进行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之中应用到的电力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因而涉及到电费数额也是十分惊人的。这一时期就需要电费管理人员对具体的数额做出具体的统计来保障自己的正常收入,维持企业的运营。
        1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分析
        (1)电费安全风险。电费安全风险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抄表、核算、收费、欠费、专业管理五项,大多是由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及用户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其中,抄表风险主要是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以及数据导入错误。核算风险是供电企业没有及时按照国家所出台的电力政策调整电价,其计算电费错误。收费风险是其供电企业没有按时通知用户缴费,从而导致电费没有及时收回。欠费风险主要来自于用户,比如一些用电企业破产而无法支付电费或缴费意识淡薄、恶意拖欠电费。专业管理风险是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道德沦丧,利用职务之便在电费计算、退补等方面而谋取私利,它们都一定程度的对电力企业造成损失。
        (2)现场服务风险。现场服务风险的组成要素主要有人员管理、装置重组、装置试验、故障检修方面,对于人员管理,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没有严格管理、考核的情况下而消极怠工,造成不良后果。而装置重组所造成的风险是其在装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电能表的连接错误,以致电费计算错误。至于装置试验,其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与试验装置不一致,出现回收电费错误。故障检修是现场服务风险不可避免的,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电能计算、核算装置时常出现问题,在其检修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考虑电能计算表的故障情况而直接进行下一排障点,就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电力错误,进而导致电费风险。
        (3)自动化系统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的组成要素主要有网络安全、系统故障、应用程序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电力营销也顺应潮流,实现信息化与网络化,但是它在为其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所带来的风险也大于传统风险,需要供电企业格外重视,比如自动化系统若出现故障,在没有及时发现解决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电网用户数据录入错误、被篡改,甚至被删除,不仅造成电费风险,还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管理分析
        2.1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的电费核算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参与电力电费核算的工作人员必须秉持全局性、真实性、持续性、讲诚信四个原则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切不可因为私人原因导致电力企业电费核算过程之中出现纰漏,这将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进而引发不满,导致电力企业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电力企业也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优中取优,在竞争之中选择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员。


        2.2加强政策管理
        电力企业的运行与发展都是有着国家具体政策的规定的,电力企业的收费也是有着明确的指标的。电力企业应该在政策管理的环节将电费管理的制度进一步明晰化、规范化,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这些规则进行相关的操作。电力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不惜改变用户用电量来获取更多的金钱这种案例不是没有过,这引起了用户对于用电企业严重的不信任,给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电力企业应该端正自己的运行态度,避免贪污受贿,避免以权谋私。
        2.3使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分级管理
        建立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按照时间节点对客户进行分类标记,16-31日交费客户划分为四类,执行不同的催费策略。28-31日完成交费用户为A类;24-27日完成交费用户为B类;20-23日完成交费用户为C类;16-19日完成交费用户为D类。A、B、C、D类:系统完成每月抄表工作,电量发行产生客户电费账单后,由抄催人员查询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内高回收风险客户清单,并人工筛选推送首轮电费账单催收提示短信,导出清单后结合实际服务资源的承受能力对部分用户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提醒。A、B、C类:在首轮催缴结束后,由抄催人员根据自己管辖的客户电费回收风险等级高低进行上门催收电费流程,可优先对高风险客户进行催缴。A、B类:对于多次催缴仍未能按时交纳电费的客户,可按规定下达停电通知书,并确保客户收到通知。A类:系统中增加筛选条件“停电敏感度”,在导出清单里综合显示客户的“停电敏感度”,对下达停电通知书且满足执行停电时间的客户,排除高停电敏感度客户,进入欠费停电审批流程。
        2.4实施灵活多变的风险管控策略
        首先,需要采取风险防范策略,需要做出全面、科学的分析、调查和预测,找出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而从源头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如果用户在申请用电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用户的信誉等级,如果用户的信誉等级较低,或者用户的经营项目前景不佳等,则应慎重考虑其用电申请。再比如,即使用户的信誉等级较高,但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其不能按时缴纳电费,针对这类用户也需要施行中途断电政策,进而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其次,需要采取风险损失控制策略,即在电费风险出现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费风险,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最后,需要注重应用风险转移措施,这也是供电企业电费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供电企业应预先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防控以及风险转移机制,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电费风险,可以将损失转移给第三方。例如,采用银行票据转移以及合同转移等。供电企业可以与第三方签署相关合约,并规定在客户履行缴费任务的过程中,第三方需要承担相应的电费补偿责任。第三方可以是电费担保企业或者保险公司等,通过与第三方签署相关合约,可以帮助供电企业转移电费风险。除此之外,在电费风险发生时,如果以上措施都无法发挥作用,供电企业需要资助承担损失。为了缓解供电企业的危机,可以采用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式来弥补电费风险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管理对其电力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保证电力产业的经济水平,还保障社会中电力的正常运行以及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电费风险多样,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力产业的运行发展,但我相信,通过提高电费风险意识、建立电费风险控制框架、构建电费风险信息控制系统等手段,一定可以把电费风险控制在电力产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电力产业的正常发展,提高电力产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陶英,齐登峰.利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电费管理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01):34-36.
[2]黄冠宇,李振宇,丁一川.对供电营销服务风险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8):4.
[3]沈赛,李治成.基于电力营销工作的电费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7):185-186+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