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供电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强化电力设备运维管理质量,探讨必要的安全运行策略,对于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的策略,从而为电力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支持。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安全运行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技术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电力设备是电力技术的载体,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为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其中,发电设备是电力能源的动力与源泉,主要有发电机、电站锅炉、变压器及一些轮机类等;供电设备是电力能源各终端及用户的直接来源,主要有输电线路及接触器等。各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现代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目前存在严重的缺陷,如维修不足与盲目维修的矛盾,快速运行与安全运行的矛盾,检修成本与购买成本及生产效益间的矛盾等。因此,探讨电力设备的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不仅可以减缓这些矛盾,促进电力行业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相关领域工作及研究人员进一步从事此方面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的发展历程
综合国内外经验,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被动”运维管理阶段。所谓“被动”运维管理阶段,是指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被动的去发现电力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被动”的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管理人员“被动”的制定电力设备维护章程。“被动”的运维管理没有可控性,不能及时预测问题的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在企业生产的关键时刻电力设备发生故障还直接降低企业的运转速度,降低企业的营业利润。已经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如果不能及时维修,会极大的影响电力的产生和供应。第二阶段为“主动”运维管理阶段,所谓“主动”运维管理阶段,是指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主动的去发现电力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的对电力设备进行进行检查、维护及保养,对关键电力设备进行建册立档,对全部的电力设备进行覆盖式检修。“主动”运维管理阶段解决了在“被动”运维管理阶段出现的突发事件,但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给企业带来了过高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浪费。第三阶段,为“状态检修”策略。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电力企业、电力设备运维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青睐。“状态检修”策略吸收了“被动”与“主动”运维管理的优点,破解了“被动”与“主动”运维管理的不足。大大降低了电力设备维修成本大大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状态检修”策略提供了优质的组织技术及管理保证。
2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策略
2.1强化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为了提升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质量,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配备专业的人员,不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责任心,对于每一个专业技术和流程都了然于胸,为此,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定期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准入门槛,招聘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让人才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对新设备的质量保证,做好周期检查,把控其整体状态,通过人才的有效保障,以及完善的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实现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
2.2强化技术监督管理,夯实基础技术管理
推动技术监督工作开展。
建立控股、大区、项目公司三级技术体系,统一开展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完成各个项目公司技术监督查评工作;开展技术监督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分解、制定具体可执行的技术监督定期任务计划;组织分析系统内外发生的事故,编制专项反事故措施下发13项,下发各项目公司开展相关安全隐患普查及整改,有效控制同类事件的发生;每月审核各项目公司技术监督月报,全年形成技术监督关注事项1200余条,跟踪进行整改;完善技术监督组织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任务计划为技术监督管控手段,修订完善技术监督技术标准17项,指导各项目公司监督工作的落地。
2.3人才”欠缺及改进办法
电力设备运行的管理者及实际操作者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工作的主导者,其管理方法的好坏与专业技能的高低都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电力设备的管理者只注重效益的好坏,缺乏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意识,也没有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实际操作者缺乏对一线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没有专业的安全运行技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及发展。为此,各电力相关单位应定期组织对设备管理人员及实际操作员的培训,尤其加强对一线操作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设备安全运维的技术水平。可以设定中间岗,此岗位工作人员需要既具备管理的才能,又懂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弥补管理与技术存在“两张皮”情况的缺陷。可以通过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的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提高人员的职业素质、管理水平及专业技能,为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做好人才保障。
2.4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运维风险管理对策
按照风险评价所得的节骨以及形成要素,从而相应地制定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把设备风险产生的影响范围维持为合理的范围内,进而借助多样化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及时处理变化后的风险。对风险的合理控制需要不同种类的成本的参与,运维对策的全面制定需综合各项投入及产出间的比例,以防止资源出现大量浪费。按照基准风险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而制定出合理化的运维措施,以为后续开展各项运维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2.5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基于电力公司日常工作需要,相应地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生产设备运行期间,设定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现场管理,同时培养并引进专业的设备检修人员,形成系统的定期检修工作机制,同时定期展开沟通交流,对电力设备运行状况互通意见,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然后作出改进和解决措施,动态化地弥补薄弱环节。
2.6加强运行管理,提升运行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
通过生产日报系统、生产监测系统及EAM系统、预警系统,及时了解项目公司安全生产情况,每日发布生产快报,每月进行各公司日常维护消缺指标对标,并对异常指标及偏差较大指标组织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现场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机组可靠性;密切关注机组安全运行情况,针对非计划停运开展事故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在控股内及时通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加强对标管理,每月发布对标报告,促进项目间对标找差,进一步提升各项运营指标。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我国能源建设与经济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电力设备的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对国家和人民的生产及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随着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也将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电力设备的常态化运行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孙长飞,魏昕,徐建豪.风险矩阵法在企业物流外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9(01):147~148.
[2]陈孝莲.电力通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2,9(07):105~106.
[3]张磊,丁伟强.通信网检修方式风险量化评估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5(1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