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建设模块化管理新模式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期   作者:卢青
[导读]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
        摘要: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因此配电网的建设就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对配电网工程建设进行研究,对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多个影响工程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整个工程进行模块化的分工,从而能够按照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管理,避免了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工作重叠混乱的问题的发生,使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最终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达到要求。
        关键词:配单网;工程建设;模块化管理
0引言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被激活,导致用电需求增加,进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也加快了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配电网工程项目投入到建设当中。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存在诸多的缺陷,尤其是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其相关问题尤为明显。因为配电网建设项目施工规模较大,不确定的客观因素较多,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细节工作容易被忽视。同时伴随着引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使得项目的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能够适应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新的管理模式,满足项目管理需求,确保建设工程能以最佳的质量完成。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工程建设具有项目批次多、涉及范围大等特点,而不同的工程之间在施工规模、投资额以及改造标准上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单线管理,比较容易出现单个部门同时处于多个工程状态下的现象,使得整个管理变得混乱。相较于输变电基建工程,配电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艺有所不同,而且负责项目施工的单位缺少足够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比较落后、行业准入条件不够严格,种种问题导致配电网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难以真正达到实际要求。所以要对整个建设过程采取规范设计、标准施工、完善管理队伍建设等创新管理的模式,进而使配电网的质量管理标准有所提升。
2“模块化”管控的基本内涵
        为了使配电网工程建设能够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并实现建设智能电网的战略规划,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流程进行分析,将整个过程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项目储备设计、现场施工、资料整建,按照不同建设需求对不同模块进行相应的管控,从而能够使得不同的业务主线管理条理清晰,避免了混乱情况的出现。根据不同模块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对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同时借助在线管控的方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完善配电网工程建设组织机构以及队伍的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采取业务与安全双准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考试,确保配电网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与工艺水平能够得到保障。
3“模块化”管控的工作措施
3.1项目储备设计模块
3.1.1规范项目前期管理
        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在前期阶段包括对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相关编制,具体为如下两部分内容:
        (1)分析问题,建立台账
        基于对中低压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结果,建立配变过负荷、三相不平衡、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的台账,用于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便于后期确定调整措施,明确投资角度,使配电网工程的投资更加精准。
        (2)多个专业协同配合,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规划人员负责确定投资方向以及投资策略,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设计人员负责进行设计,通过这几个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完成现场勘察工作,明确改造建设的方向,同时编写相关的改造计划,保证提出的改造建议具备充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3.1.2强化项目设计管理
        设计是管控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标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而初步设计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为保证项目质量达到要求,需要进行如下工作:
(1)加强设计人员配置。


        在不同的区域都需要有设计小组,并且人数不应低于十人,主要负责配电网工程的现场勘察、改造方案的审查与确认、相关图纸说明书的编制等工作,并需要及时的将设计成果进行汇报,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会议,提供相关工程图纸资料。
(2)审查设计成果
        与设计有关的内容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定期审查,发现设计当中存在的缺陷,并对最终审查的结果进行通报,根据相关结果确定设计质量,从而能够对设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
3.2现场施工模块
        施工作为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有序高效优质的开展数工程建设管理首要目标,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成立监理项目部,按标准配置监理人员
        按照项目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关监理人员,其中监理项目部需要配置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以及资料员;而分支机构的人员相对固定,根据不同的投资额配置相应的监理员。
        (2)工程监理工作周调度
        监理项目负责对整个建设工程的建立工作,同时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格,同时还要配合安监部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定期的例会中,监理部门需要对激励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并通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规范现场施工,确保工程建设一次成优比率
        建设管理人员需要不定期的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把握现场的施工情况。监理项目部通过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检查并控制项目的施工质量。对施工重点区域和比较关键的工序要进行旁站监理,同时做好相应记录。项目的隐蔽工程由监理项目部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经监理检查合格签证后才能够进行隐蔽。如果在监理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监理人员权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最终验收质量合格。
        (4)监理现场到位情况在线管控
        通过开发监理在线管控系统,从而达到对工程现场进行在线管控的目标。在建设管理单位的本部配置相关服务器,在各个建立区域监理人员配置手持终端,由于终端带有定位,借助本部的服务器便能够实时获悉每位监理的具体位置情况,通过与各单位上报的施工计划进行对比,不但能够掌握各单位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还能够确定监理人员的现场到位情况。手持终端还具备照片拍摄与在线上传的功能,通过利用这项功能,能够对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收集,降低了后续相关工作的难度。利用终端的对讲功能,使现场人员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方便,便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3.3资料整建模块
        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后,需进行班组、项目部、公司三级检验,合格后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程质量的整建,之后将自检的结构向监理项目部报验并申请监理初检。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的质量以及竣工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经监理项目部初检合格之后,获得《监理初检报告》,同时向建设管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基建管理信息系统,报请建设管理单位组织竣工预验收。建设管理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最后,按标准工程建设档案目录,整理工程建设档案资料。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模块化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将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模块,通过采取模块化的管控方式,使得责任与分工明确,能够对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处理,能够促进规范的配电网建设队伍体系的形成,从而优化配电网工程建设流程,促进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邓渝.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23):62-63.
[2]郭源, 高文举, 刘杭. 配电网工程建设模块化管理新模式探究[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11):204-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