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复杂性,需要相关的维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以及实际的操作经验。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变电运行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这严重影响了对社会电力需求的供应工作,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破坏。
关键词:变电运行;事故原因;措施
1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分析
其一,在变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频变电事故,这对电力运行的安全选性和稳定性构成影响。而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其中最重要因素来自于设备在设计与制造不达标。其中一些新型变电设备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在于这些新设备缺乏实践检验。另外,是由于厂家在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设备质量。
其二,由于超期运行会导致设备出现老化。越是接近使用年限,设备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为确保设备不出现老化问题,应对其更换,更能够确保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三,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安全制度落实不够。由于管理上的疏忽,进而引发变电设备出现了种种的异常状况,严重者导致事故的发生。就电力安全管理这一块,还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少部分地区即使有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制度落实上并没到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不利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2变电运行事故的根本原因及措施
2.1人员操作不当
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供电企业需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调试,为了保障在检修过程中变电设备仍然能够稳定运行,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部分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体系比较狭窄,不能满足现阶段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变电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存在一定难度,在进行变电维护时,部分电力工作人员可能会忽视安全保护工作,忘记进行打钩、复诵等操作,防护装置使用不当,或者是没有核对保护压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跳项、漏项等问题,都会增加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至于加大了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概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不当操作经常会导致变电事故的发生,比如说,某变电所工作人员独自进行倒闸操作过程中,发现从隔离开关上掉下来一个金属部件,因在地面上没有分辨出部件的具体用途,这名工作人员在没有进行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擅自攀爬到构架上,结果接触到带电的设备,从构架上坠落,最终导致右臂截至的后果。该名工作人员不仅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23条倒闸操作需要两人进行,还违反了24条操作中产生疑问,需要立即停止,向值班人员报告弄清楚后再进行操作。
上述事故暴露出这名工作人员的安全素养低,没有牢记各项规章制度的问题。为了避免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依照员工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对其进行专业考核管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即不但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牢固掌握各项维修技能,有效面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紧急事故的实际操作能力,还需要加大各项制度的宣传政策,加强变电设备维修人员基本政治素养的提升,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岗位职责,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保障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2变电设备老旧
国内变电站的建设投运时间存在先后,其中设备规格型号也存在差异,由于资金等因素,现阶段部分供电企业仍然使用最初的电力设备,没有考虑到其使用寿命,导致变电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设备故障、零部件受损老化等现象,极易造成严重的电路故障,维修人员仅仅是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才会对其进行维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
并且部分企业没有依照当下的电力需要及时更换最新的设备,致使现有的一些电力运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日常的供电需求,统一的检修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变电设备的潜在问题,急需进行升级维护。
在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为了保障变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按照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减少安全隐患,尽量保证其使用寿命的延长。还需要按照实际需要淘汰老旧设备,及时对变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推广更加高效安全的变电运行设备,比方说,可以引进红外线感应设备,对变电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评估,及时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维护工作,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2.3管理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也需要进行改良,统计近年来出现的变电事故,可以发现,不够科学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国内电力行业仍采取“一人操作,一人监督”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可以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变电事故的管理模式,但这会导致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的分散,变电运行维护工作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种管理模式会导致内耗总量及资源成本不断提高。部分供电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过完善、管理标准模糊、没有完整的工作流程等问题,同时管理层存在责任不清安全措施无法落实、忽视验收工作只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上、执行力度不足重复进行临时维修与系统维修等情况。
在实际的变电运行过程中,企业必须将“安全”作为管理中心,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并以此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制,严格按照《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类似值班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打开接地刀闸机箱的挂锁这类的问题,确保各项监管制度能够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制定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各项职责和权利落实到位。管理人员要秉承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实时监控变电系统的维护,比方说,结合关键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护管理特性等,为其创建详细的检修记录档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划预防,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工作,从而避免由于违反标准造成错误的出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定期维护保养
变电运行过程中,设备老化、外部条件干扰等问题不可避免,相应的变电运行事故也无法彻底被清除。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根据变电系统运行情况,定期开展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给出如下系统维护方案:首先,定期评价系统中设备状态及使用情况,对于发现的自身质量、性能无法很好满足变电运行荷载及环境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在检修后认可继续使用的设备应被纳入到日常运维管理重点当中,通过运行评价,及时进行设备调整。其次,进行变电技术评估,积极引进先进的配电技运行技术,确保系统技术水平始终与其运行负荷相适应。最后,做好事故风险监控工作。变电运行中的常见事故在发生前往往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即可将故障提前排除或将其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例如,使用红外测温成像仪开展变电系统检测工作,排除事故隐患。
结论
变电运行事故多集中在设备老化、倒闸操作、避雷器及跳闸故障上,在变电运维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设备管理、定期维保、设备故障防控等工作,重点关注过负荷、避雷器及跳闸故障的预防。提高变电设备的性能及质量水平,从根源降低发生运行故障的可能,并通过科学运维方案的配合,对变电运行故障做严格的监管,为变电运行创建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何云青.变电运行中的常见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23):199.
[2]林宇.电力变电运行中多发事故点的控制途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