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研究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唐荣珍
[导读]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
        摘要: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然而,在放疗过程中伴随多种毒副作用,损伤患者皮肤,表现为粘膜受损、色素沉着、脱皮等,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存在抗拒治疗情绪。因此,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采取科学措施进行皮肤护理与防治十分重要。本文总结近年来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中皮肤损伤的预防护理具体措施,方便临床参考。
        关键词:护理干预;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
        头颈部肿瘤为由口腔颌面部肿瘤、耳鼻喉科肿瘤、颈部肿瘤组成,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病例类型多,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式治疗。放疗为头颈部肿瘤患者常用治疗手段,但又极易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需实施针性护理干预。本文将总结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受损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关知识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病率很高。在放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不同类型放射线辐射,经常引起区域性损伤等病变,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后续治疗有影响。
        (1)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可分为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生物学机制。在生物分子学机制中,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造成的凋亡对基因Ras等表达有效抑制,并诱导基因p35等过表达,机体细胞过度凋亡,最终出现皮肤受损。在细胞生物学机制中,研究指出,放疗时将有大量射线产生,而射线产生的自由基、活性氧将对机体基底层细胞产生损伤,同时还可抑制基底层细胞分裂、角化,造成放射性皮肤损伤[1]。
        (2)放射性皮肤损伤环境
     放射治疗时,放射线所产生的类型、放射剂量、放射线自身能量,以及放射治疗时间、治疗疗程等,均影响着放射性皮肤损伤。另外,肿瘤患者年龄、皮肤类型、身体状态、受照射时间和位置等不同,在实施放射治疗时,皮肤受损程度也存在差异[2]。
        (3)皮肤受损级别
        以美国评分标准为依据,放射性皮肤损伤可分为五个级别,详细如下:皮肤表面无变化,即为0级;皮肤呈滤泡样暗红色红斑或者脱发,干性脱皮,并伴有出汗降低,即为1级;触痛性红色红斑,中度水肿与片状湿性脱皮,即为2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性脱皮、凹陷性水肿等,即为3级;坏死、出血、溃疡等,即为4级[3]。
        2、皮肤损伤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
(1)预防措施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方法常见有四种,分别为氧疗、冷疗、光子治疗以及敷料治疗。研究指出,伤口愈合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伤口血管断裂面造成低氧血症。因此,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可使用氧疗法,在皮肤损伤处实施氧疗法[4],可促使皮肤损伤处供氧功能有效增加,创口炎性深处减少,确保创伤处保持干燥,促进愈合。冷疗的原理为低温对机体自由基扩散产生影响,患者实施冷疗以后,体内的血管收缩,身体血流量减少,组织细胞供氧功能随之降低[5]。光子仪治疗的原理是皮肤损伤主要利用光子增加内皮细胞与纤维细胞的生成速度,提高了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从而增加了细胞的合成,进而提高了伤口的愈合速度;其次光子治疗仪通过高能半导体芯片集成的冷光源,促使高效生物化学没进行反应,其通过刺激作用提高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形成,增加了组织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了伤口愈合速度。同时光子治疗仪对损伤皮肤的照射,有效改善了部分淋巴血液的循环,对水肿的消散起到重要作用,并控制了炎症反应造成的神经刺激,从而缓解了疼痛[6]。
        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引流性和保湿性,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能有效地吸附创面的渗出液,吸收水量为敷料自重的 14 倍多,有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7-8]。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是含有Safetac技术的超薄软硅胶敷料,厚度为0.02mm,具有小幅度的组织自填充效果,能与皮肤贴合紧密。与其他半透性敷料不同的是,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可在患者皮肤上保留数周,在放疗过程中也不会因为敷料存在而影响放疗剂量,且因其透明特性,可在不去除敷料的情况下实现对照射视野皮肤状况的评估可降低其放射引起的皮肤损伤发生率,尤其是中重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也可降低照射野皮肤的疼痛程度,加快患处皮肤的愈合[9]。
        2)药物治疗
当前,临床在治疗放射性皮素损伤时可采用比亚芬、维生素、康复新、金扶宁、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以及皮肤保护剂等。其中比亚芬又称三乙醇胺乳膏,是一种水合作用良好的复合制剂,在皮肤受损处涂抹,具有引流与清洁患处的作用,可减少皮肤干燥,促使身体炎症反应、水肿反应有效减轻,并改善身体微循环,促使皮肤耐受力增强,可加速伤口愈合[10]。维生素具有机体酶活性,促使机体中线粒体、生物膜组织功能增强,清除机体自由基,有效治疗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除此之外,维生素在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中参与,可对皮肤上皮细胞有效修复[11]。康复新可以外敷加内服,其药液中主要含有黏糖氨酸、肽类以及多元醇等,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滋阴润燥的作用,利于创面溃疡病灶迅速愈合以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缓解患者疼痛[12]。金扶宁即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其活性成分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而rhGM-CSF能够参与创面修复过程,促进修复细胞的合成与分泌,活化内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是一种活性稳定的外用rhGM-CSF凝胶制剂,在放射性皮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主要成分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 子 (EGF)是 一 种 多 肽 类 生 长 因 子。 EGF同应答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加快创面细胞再生和修复,提高创面愈合速度,亦提高上皮细胞再生度和连续性,预防和减少纤维化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水平提高[14]。另外还可以采用皮肤保护剂治疗,常见皮肤保护剂为光拮抗剂类药物。皮肤保护剂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可促使机体肿瘤细胞、正常细胞敏感性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效保护正常细胞,避免受到放疗危害。济安舒能喷雾剂属于外用药物喷剂,在患处喷洒以后,皮肤表面将形成有效隔菌且透气网膜,对渗出物进行控制,发挥预防感染、止血镇痛、加速伤口愈合功效。
        3)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因热毒引发,当以清热解毒治之。治疗方法多样,举几例说明。朱亚琴,左靖芳使用新鲜芦荟在患处涂抹,联合抗辐喷缓解皮肤损伤。

芦荟物美价廉,操作简单,受到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青睐[15]。高娟等用中药马齿苋湿敷治疗夏季鼻咽癌放射性皮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16]。李睿将乳香、没药、红花、川芎、赤芍与血竭、冰片均研末,按3:1比例混匀。临床对比疗效,皮损症状明显减轻,局部脱皮屑,破溃处结痂。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对细胞毒素也有抑制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护放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17-18]。廖大忠,李静等用黄连解毒液(黄连、黄芩、黄柏、紫草、冰片、麻油等)常规涂抹范围大于照射野1.5cm ,以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去腐消肿为原则,不仅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而且对加速放射性皮炎愈合,减轻患者痛苦[19]。王小璞将中日友好医院院内制剂溃疡油 ,由黄芪、大黄、赤芍、红花、 紫草按等份配比,浸入麻油中 48 h,加热,过滤, 收集油剂, 均匀涂在照射野皮肤上并超出照射野 1cm左右的范围,厚约 1 ~ 2 mm,放疗后 3、6 h 各涂抹 1 次。利用上述中药的清热解毒、养阴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效的保护放疗皮肤,改善皮肤损伤[1]。
        4)手术治疗
        若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损伤严重,如皮肤严重溃疡等,在采用以上治疗方式无效,且身体状况允许,可实施外科手术,有效治疗创伤面。
(2)护理干预
        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表示清洁与护理皮肤,预防伤口感染,并缓解身体不适症状,确保后续治疗能够顺利进行[20]。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选择全棉、柔软衣物,避免衣服与皮肤间产生较大摩擦;刺激性化妆品、药品严谨涂抹;不可使用碘酒、肥皂擦洗身体,同时禁止浸浴;严禁实施热敷或者冷敷;身体照射区毛发严禁剃刮;皮肤照射区皮肤应当保持清洁与干燥[21]。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实施放疗之前,往往伴随焦躁、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心理[22]。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皮肤护理有关知识等,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状态,及时疏通负性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发泄情绪,将内压压力、不愉快说出来,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陪伴与鼓励,消除负性情绪,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面对治疗[23-25]。
        3.总结
   头颈部肿瘤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解剖结构复杂,多采用放疗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为放疗常见并发症,需给予有效的预防与护理,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率,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预防与护理中取得一定效果,然而也存在较多问题,如操作繁琐、价格昂贵等,需寻找经济实惠、副作用低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利益,预防皮肤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璞.溃疡油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夏文婷.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护理研究进展[J].健康之友,2019,(19):211.
[3] Cox JD , Stetz J , Pajak TF. Toxicity criteria of the RadiationTherapyOncology Group(RTOG)and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for Re-search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J]. Int J RadiatOncol Biol Phys,1995,31(5):1341-1346.
[4]李中文,汤明,邹彦.氧疗联合三乙醇胺防治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731-2732.
[5]张政,翁敬锦,杨嘉珍, 等.加味三黄汤冷冻液预防鼻咽癌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12):1151-1153.
[6]唐荣珍,陈晶晶.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光子治疗与芦荟胶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4):71-72.
[7]王玫艳等.放射性皮肤溃疡应用医用活性碳功能敷料换药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浙江医学,2018,40(24):2712-2713.
[8] 沈香君,吴兴婷.医用活性炭功能敷料治疗浅Ⅱ°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4,34(6):380.
[9] 史雪萍,雷友金等.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22):3591-3598
[10]朱美娜.放射性皮炎2-4h和4h后使用比亚芬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9,17(5):574-575.
[11]章桂娇.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2级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1):118-119.
[12]冯媛.康复新液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9,16(1):29-31.
[13]何华芳等.金扶宁在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2(4):35.
[14]王教成, 张相国,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中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性
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2):76-77
[15]朱亚琴,左靖芳.鲜芦荟汁联合抗辐喷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12):150-152.
[16]高娟等.中药马齿苋湿敷治疗夏季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4):348-349.
[17]李睿.17例放射性皮炎患者中医疗法的护理[J].继续医学育,2019,33(5)106-107.
[18]王梦瑶.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观察[J]. 人人健康,2019,11:178-179.
[19] 廖大忠,李静等.黄连解毒液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2):60-63.
[20] 谭榜宪,周业琴,胡劲,等.放疗患者的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8):226-228.
[21]李昌娣,陈婷.胰岛素混合液湿敷对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8):147-149.
[22]李光英.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应用价值探讨[J].健康必读,2019,(2):105.
[23]徐娟.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作用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09-410.
[24]付琼,张雅萍,赵振华.放射性皮肤损伤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878-881.
[25]田亚利,张政香,张欢, 等.老年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专科护理干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458-459,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