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模式在四川省的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李文静
[导读]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现象,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普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愈显重要。面向四川省内养老服务困境,我们提议在川内试行“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助老养老模式的,来缓解四川省养老资源不足的现状。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41
        摘要: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现象,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普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愈显重要。面向四川省内养老服务困境,我们提议在川内试行“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助老养老模式的,来缓解四川省养老资源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社区养老;四川省;南京市;时间银行
       
       
中国的老龄化状况如何?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刘维林概括出三个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是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据全国老龄办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
        其次,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3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18年。目前中国每年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在3.5%左右。
        第三,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最严峻。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而这个数据在1999年底的中国仅为850美元。这正是中国人“未富先老”说法的由来。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现象,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普遍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愈显重要。面向四川省内养老服务困境,我们提议在川内试行“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助老养老模式的,来缓解四川省养老资源不足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指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我们拟通过“时间银行”模式对社会化养老进行探索。
        调研发现,四川省已有一定的发展社区养老基础。在社区养老方面,全省建成城乡日间照料中心9805个、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5070个、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303个。同比2014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增长了近3.5倍,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增长到60%,农村的场所覆盖率增长是40%。像成都、泸州等地探索建立社区“长寿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便捷的助餐服务。在绵阳、遂宁、宜宾这些地方建立集日间照料、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点、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投身社区养老服务,培育了像泸州小蚂蚁、遂宁尊爱等一批专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有效壮大了社区养老工作人才队伍。成都市更是走在了社区养老的前列,成都市聚焦破解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力量不足,服务供给基础薄弱等问题,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110服务模式,有效优化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但就具体的落实情况来看,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覆盖面、存续性等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基于此,我们对社区养老发展得较完善的南京市进行了调研。

此前,南京已在栖霞、鼓楼、建邺等区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模式,受到民政部称赞,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报道了南京《只存时间不存钱的“养老银行”》。经过我们实地调研发现,具体来讲,南京的养老“时间银行”主要有三种模式。
        街道模式:2014年,栖霞区尧化街道成立街道慈善基金,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街道统一的“时间银行”,委托姚坊门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该项目引入商业银行运作模式,与中信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并提出“721”志愿者获益模式(70%时间存款可以兑换等额的志愿服务时间、20%的时间存款可以兑换生活物品、10%的志愿服务时间可以兑换志愿服务成本),丰富了志愿服务交换内涵。目前共有3012名志愿者共存储8.9万小时,支取32万小时。
        社会组织服务模式:2016年,建邺区兴隆街道福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尝试推行“时间银行”。目前已注册2000多名志愿者。2018年区政府采取政府购买形式,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发软件“时间银行”程序并运营管理,利用“时间银行”信息化平台建立全区志愿者数据库,无缝对接有需求老人与志愿者的结对服务,通过系统记录志愿者服务内容以及时间,并实现时间的支取、兑换、转移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
        区级模式:2018年10月,鼓楼区“时间银行”上线。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包含公益时间和共享时间。公益时间是直接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计入公益时间账户,待到志愿者年满60周岁时就可开始享受等时服务,不受物价影响。个人志愿者公益时间账户每人每天最多存4小时,最多兑2小时,总额1500小时为存储上限。共享时间指超出1500小时后的志愿服务时间和爱心组织通过自身资源为老人提供帮扶折算的时间。共享时间存兑不设限,鼓励全民参与,即存即兑。上线以来,新增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1100人,服务老人1700人次,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的矛盾。
        在对四川省多个居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探究四川省居民社区中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以后,倡议在借鉴南京市的宝贵经验的前提下,根据川内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服务理念、工作方法提出整合,拟设计出街道模式、社会组织服务模式、区级模式三种实践方法。建立社区助老养老新模式,初步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 董洪敏,浅谈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 [J].人口与经济,2000,(2).
        [2] 杜翠心,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 夏辛萍,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J].人民论坛,2012(17):140-141.
        [4] 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120.
        [5] 朱传一,开拓互助组合养老的新模式 [J].中国社会工作,1997,(1).
        作者简介:
        李文静,1999,08.女,河南,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