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现有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造价活动,企业必须要对其工程的寿命进行有效处理,实时性的进行动态管控。由于其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成本优化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作用,必须要对其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的作用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要根据其实际需求将不同的项目的造价管理文件进行归档处理。一般来说,在企业的项目建设中,造价管理有着其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造价管理本身并不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其原有的工作还是属于一种政策性的工作范畴之中,需要及时地管理和管控好不同的工程建设环节才能够明确管理目标,对其进行政策性的合理管控。由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资本积累与工程建设控制之间具有密切的管理关系,对此必须要将动态管理推进到公司的资本积累的建设中去,提升其原有的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由于不同的建筑市场的健康建设发展需要随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对此,必须要根据市场的行情的变化来对其进行管理,寻找其中的价格差异,减少相应的问题的发生。但是动态管理与控制建设中的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控制技术的创新建设,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可以使得实际的造价管理情况与计价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之间的情况相接近。对此,需要在动态管理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其管理质量与效率,为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证,将动态管理方法引到成本建设中去。
2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基本现状
2.1施工过程内设计变更频次较多
现下,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落实环节中,存在施工进行到一半,却发现开始设计和制定的施工流程及工艺与实际现场施工要求无法完全匹配的现象。面对这种状况,相关建筑及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初始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但图纸信息的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增加了造价中的隐形成本,使得造价管理难度直线上升。归根结底,引起设计变更的起因大致可归集为两种类型:(1)在工程勘探阶段,相关部门未对施工现象进行详细勘测,以至于后续图纸绘制过程中出现同施工现场实际参数不匹配的现象;(2)图纸设计大多偏向于理想化的结果,但实际施工执行环节难免会碰到诸多突发性因素,初始设计环节难以料想与兼顾诸多意外干扰项,使得图纸与实际施工环节之间存在部分可能性落差。
2.2工程造价重要性认知偏低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尚处于低水平、待发展的初级阶段,部分建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往往不太重视造价管理方面,更谈不上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与制度。即便部分规模稍大的建筑企业具有造价管理部门,但其岗位职员的专业水平也待进一步考究。这使得很多建筑企业在开展实际工程造价工作时,往往会出现造价估算结果偏差的现象,而一旦准备阶段的造价估算错误,其后续的施工流程会不断延期,耽误整体施工进程,使得工程的质量也无从保障,而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使得企业在名声信誉上极大折损,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措施
3.1施工之前的造价管理
基于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环节的复杂性,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实际效果则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保障造价管理的实际效果。首先,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投资人员应该对项目规划、技术标准以及地址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进行综合性评价之后,投资方需要确认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施工依据。其次,规划人员也应该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规划。重点进行建筑面积、体积、设备以及配套工程等内容的规划,整合现代化的建筑理念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同时,设计人员也需要保障建筑工程具备良好的抗震与隔热功能,也应该保障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通过科学规划的方式保障建筑项目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最后,设计单位应该遵守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在图纸上要明确具体的施工要求,这样可以确保施工安全。
3.2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在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彻底贯彻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理念,促进建筑工程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力,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应该把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设计文件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指标。不断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改善建筑工程单位的施工水平,还能够有效约束个人的管理工作行为。
3.3树立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责任意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其中从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验收并结算阶段,每一阶段都要进行造价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对此,建筑企业就要提高对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分析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例如,从组织结构上划分,可以分为高级决策层,中级管理层,以及基础操作层,其中每一个组织结构都要认清自身职责,以职能规范为基础,细化各层级责任,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奠定基础。其次,从流程上划分,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细节层面的造价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分析,以及造价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尝试。其中结合各方职能与责任,运用差异化方法对全过程的造价进行动态分析、评价与管理,来规避造价超预算情况,进而提高造价管理效率与水平。
3.4加强建筑材料成本的动态控制
材料遴选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而材料成本的有效管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企业整体的工程造价水平。因此,想要提高整体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水平和效果,就要从材料成本控制层面入手,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加强对材料质量及性能等方面的指标控制,同时对动态性材料市场价格进行精准分析与研究,平衡设备与材料报价,有效控制材料费用。此外,建筑企业需要对当下阶段的材料用量,以及不同工程结构对不同材料规格与性能指标的差异性需求,进行材料等级的遴选,并在价格上进行综合性规划与控制,以此实现材料成本的动态管理,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与效果。
3.5施工后的造价管理
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之后应该做好定额征收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造价管理不科学的问题。监理单位应该对项目成本进行仔细的核算,对超出成本预算的施工项目费用进行原因分析,在整理建筑材料和设备费用资料,现场施工签证以及图纸等资源之后,对施工工艺进行评定。通过对各种费用数据真实性进行审核可以避免出现虚增造价的管理问题。
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在确立,对我国建筑行业有着显著的影响,也引导着建筑工程行业向着新的高度发展。在建筑工程整个造价动态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关注,根据实际状况展开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6(1).
[2]陈英.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J].价值工程,2019,38(34).
[3]王晓静.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