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胡彤
[导读] 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主体结构施工是房屋建筑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主体结构施工是房屋建筑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整个房屋结构最核心的部分,加强对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把控,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能够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引言
         随着经济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当前阶段人口上涨速度过快,城市人口涌入过多,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更加紧缺。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从传统的矮层建筑物提升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把握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会导致整个楼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威胁到居住在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把控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1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1.1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担着稳定、支撑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性能,并且它同时也是维护建筑物整体空间的分布的整体框架。因此,它在空间当中维系着整栋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尤其是对于各个空间的分割和功能区域的分割,作为主体结构,可以有效的把控整体的质量安全。因此,如果在建设过程当中,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不够稳定,或者是其支撑作用没有达到质量的标准,那么在投入使用后,就会威胁到居住在此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需要将材料选择、空间体系、强度的高低、整体稳定性与结构的选型和用材的高度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保证建造出来的主体结构,其承载能力较高,而且规划出来的空间效果较好。因此,想要实现对其主体结构质量的优化,就需要先对其进行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设计环节当中,将不可抗拒因素进行调整,保证其建筑完毕的主体结构整体性能都有一个上调。同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关系到整体的经济与安全环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体结构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建筑物最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主体结构的安全,也可以有效地保障楼体的质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此,这就需要相应人员做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基础设计,保证从根基开始就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工程,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一直保持工程总体的质量,进而实现工程的经济价值。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要求和功能要求,会使用到各种形式的模板,在模板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条件以及对模板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尺寸。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所有模板的技术参数都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模板设计图的绘制,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数量进行最终的确定。

模板施工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模板的安装施工,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楼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方便模板安装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模板进行吊装,但是吊装却会容易导致模板的损坏,因此要能够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要能够在模板吊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控制好模板吊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模板之间的接触力度;(2)在焊接时,为了避免焊接火花对模板造成损伤,需要在焊接位置处增加铁皮。在模板安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模板的拆除,要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模板拆除流程。
         2.2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点分析
         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工程测量,施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测量结果不准确的话,就会对最终的施工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房屋建筑施工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高度、垂直度等,在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施工测量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1)重视标高线的设置,要对标高线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标高线设置完成之后,测量人员还要能够利用水准仪对标高线进行二次测量;(2)为了使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得到保障,对于主体结构边角柱的设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能够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设置完成之后,测量人员可以利用重锤或者是激光仪来对垂直度进行进一步的测量;(3)要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房屋建筑主体结构轴度的控制,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测量点,通常会使用激光经纬仪来对其进行引测。
         2.3框架柱浇筑
         柱浇筑应分段进行,浇筑高度每次不能超出2m,在混凝土的沉积与收缩都完成之后,开始二次浇筑,保证柱根部浇筑和振捣质量,避免烂根。对上一层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在底部先填筑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完全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施工中,应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查试验,确认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柱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是浇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操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一般的振捣采用垂直振捣或斜向振捣,如果采用斜向振捣,则振捣棒需要和混凝土表面保持40°~45°的倾角。(2)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快插慢拔基本原则,振捣时应对振捣棒进行上下轻微抽动,保证上下层的振捣达到均匀。(3)在分层浇筑过程中,每一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1.25倍之内,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需将振捣棒插入到下层5cm,这样能消除接缝,此外还要确保下层初凝之前完成对上层的振捣[3]。(4)所有插入点都要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将很难振捣密实,而如果时间太长,将使混凝土离析。通常情况下每个振捣点的持续时间按20-30s控制,如果所用振动器有很高的频率,则振捣时间不能少于10s,具体以混凝土的表面停止下沉,没有气泡产生并开始泛浆为准确定。(5)振捣点的排列应保持均匀,按照交错式或者是行列式进行移动,但不可混用,否则很容易产生漏振,移动的距离需控制在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1.5倍以内。(6)插入振捣时,振动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0.5倍以内,同时不能和模板相紧靠,避免和钢筋与其它预埋件发生碰撞。
         3结语
         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钢筋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还是混凝土施工技术,都是整个主体结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正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施工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要能够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加强对各技术要点的分析力度,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阳.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7(12):127.
         [2]张东硕.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6,(26):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