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水电分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为保障水源地原水水质稳定和水质安全,本文以某河流域电站为例,从梯级流域电站水库联合调度及优化运行的目的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究水库联合调度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运行策略,旨在推动我国水电站可持续运行和发展,为区域内其他原水水源湖库的日常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联合调度;上下游电站;优化运行
1梯级流域电站水库联合调度及优化运行的目的
中小水电站因库容小,汛期来水量大,有限的库容无法大量存储水资源,有效库容小,防汛压力大,且机组均处于满发状态等因素,发电量提升空间低,而枯水期来水量偏低,滚动重复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可提升水能利用率,增加枯期发电量,在枯水期提供清洁能源,可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并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以提高枯水期发电能力优先。由梯级流域电站龙头电站提高运行水头,稳定梯级下游电站来水量,并在避开机组振动区的情况下,保持电站机组较优的运行工况,降低机组耗水率[1]。
2水库联合调度
2.1某河流域电站概述
第一级电站为流域目前在役首级电站,为日调节能力引水式电站,第一级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056m,最大(闸)坝高27.6m,总库容为120万m3,引水线路长约15.4KM,利用落差154m,电站装机3台,总装机93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584亿KW·H。第二级电站为目前在役第二级电站,日调节能力引水式电站,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928m,库容403万m3,调节库容为116万m3,引水线路长约16.5KM,电站装机容量为120MW,设计引用流量为90.4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372亿KW·H。第三级电站为目前在役第三级电站,日调节能力引水式电站,电站为引水式开发,水库正常蓄水位2750m,库容153万m3,调节库容43万m3,利用落差221.83m,设计引用流量103.4m3/s,总装机容量为179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7.4886亿KW·H[2]。
2.2函数模型
以本梯级电站枯水期作为调度期(11月至翌年4月)的优化前的多年平均发电量(因2016年三级电站实际投产,故取2016、2017年枯水期)发电量作为对比,模型的函数首先确定入库径流量,并且满足运行约束条件,在整个调度期内进行发电出力模拟,具体如下:
.png)
式中,N为模拟电站优化后的发电量,KW·H; 为电站出力的平均系数;
.png)
为调度期内(t时段)的平均发电流量,m3/s;Δt为调度期内的时间之和;H为优化后水头。
2.3梯级流域上下游电站水位变化
按第一级电站平均2019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均来水量绘制24h内曲线图分析,得出各级电站出力与水库水位变化;按曲线图变化分析,流域电站水库水位曲线(见图1),在保持高水位高效率区间运行的同时,第一级电站平均水位在3048.5722m,第二级电站平均水位在2925.1685m,第三级电站平均水位在2748.4986m,可达到理想的出力水头[3]。
.png)
图 1 各级电站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单位:m)
2.4模型参数(见表1)
表 1 梯级流域电站各级参数
.png)
3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梯级电站实际来水情况,按照枯水期作为调度期(11月至翌年4月),第一级电站以坝前水位为上限蓄水位2056m,库容120万m3,第二级、第三级电站均作为动态调节,水库水位浮动在1m范围内的规则进行管理,各级电站优化前(2017-2018)与优化后(2019年)枯水期的发电量对比分析[4]。
优化后的各级电站出力均有所增加,受客观因素影响,无法达到优化后模拟发电量,但实际发电量有较大的提升。第一级电站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发电量优化后实际发电出力提升19.16%,耗水率降低0.539m3/KW·H,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发电量达9802.5KW·H;第二级电站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发电量优化后实际发电出力提升9.56%,耗水率降低0.056m3/KW·H,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发电量达13438.704万KW·H;第三级电站枯水期发电量优化后实际发电出力提升11.85%,耗水率降低0.0074m3/KW·H,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发电量达22856.74MW·h[5]。
综上所述,优化调度后实际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总出力达10.7719MW,较历史同期提高11.86%,总发电量达47256.418MW·h,较历史同期提高5038.275MW·h。图2为各级水电站优化运行出力结果对比分析,图3为各级水电站优化运行出力结果对比分析[6]。
.png)
图 2 各级水电站优化运行出力结果对比分析
.png)
图 3 各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结果对比分析
4结语
根据梯级电站的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最大发电量的函数模型,按照枯水期(11月至翌年4月)为一个调度周期计算,在保持高水位、高效率区间运行的同时,第一级电站水位平均水位在3056.2387m,第二级电站平均水位在2930.5584m,第三级电站平均水位在2750.3939m,可达到理想的出力水头。在分析周期内共计4289h中,第一级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头变化较大,优化后运行出力增加19.16%;第二级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头变化较大,优化后运行出力增加9.56%;第三级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头变化较大,优化后运行出力增加11.82%;综上,电站优化运行可提高电站的保证出力,减低耗水率,提高电站的经济运行指标,但相对于电站运行水头提高,取得实际效果将降低。
参考文献:
[1]隋鹏.水库联合调度上下游电站之间出力优化运行[J].四川建材,2020,46(04):165-166.
[2]杨玲.提升水电站经济运行水平的措施探讨[J].四川水利,2020,41(01):125-127.
[3]徐凌云,丁玲,史云鹏.基于原水水质安全的金泽水库运行调度优化方案[J].净水技术,2019,38(09):91-99.
[4]肖杨,王也,东岩.沅水梯级水库长期发电优化调度研究[J].人民长江,2019,50(S1):320-323.
[5]俞洪杰.复杂条件下梯级电站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及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郑守仁.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期的科学调度优化运行试验[N].人民长江报,2019-05-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