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强化路径 王伟全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王伟全
[导读] 摘要:研究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
        上海国孚电力设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研究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建筑企业和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提高研究成果。同时,应提高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健全土建工程安全性和结构耐久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安全和耐久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建结构、安全性、耐久性
        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因为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耐受性会发生一定变化,且最终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通常而言,土建结构耐久性受到自然环境、设计和施工质量、使用和维护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最近几年恶劣气象条件时有发生,大量的建筑曾受台风、暴雨水淹等影响,其耐受性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使用安全没有了保障;比如设计时因忽略了土壤和地下水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程度,没有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而降低了其耐受性;比如施工时因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或施工工艺有缺陷,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再比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改变了使用用途,使得载荷偏离了原结构计算条件,使局部构件磨损或破坏,影响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研究建筑结构耐久性,要分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因素,采用预防、控制为主的手段,从土建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及环节出发,解决建筑工程各阶段中存在的影响建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问题。
        1.建筑结构耐久性管理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国现阶段重要建筑工程的耐久性管理比较健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均有对应的管理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但数量占比更高的一般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管理局部环节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没有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
        建设阶段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监督单位,但使用阶段则没有相应的责任单位和监督管理单位,或监督管理失效。比如居民楼的使用阶段,通过调查发现,存在大量的私自改变房间布局,甚至拆改承重构件的现象。通过时间和数量的积累,这些因素必定严重影响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并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
        1.2设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设计阶段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节点。但是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大量的土建工程无法做到最优设计,甚至一些行业按通用设计图集套用实际工程,没有深耕设计细节问题和具体的设计依据。每项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环境和特点,忽略这些内容,就会从源头上给该工程造成缺陷。
        1.3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问题
        调研过程发现,许多建设完工仅两三年的建筑出现墙皮整体开裂、脱落现象,特别是附带保温外墙板的一些建筑。新材料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使用时往往仅关注了其某一项的性能指标,而没有考虑其整体性能,或者没有根据新材料的特性改变相应的施工工艺。出现这种现象后若修补不及时,雨水渗入内部造成腐蚀,会大大降低建筑的耐久性。
        2.增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路径
        2.1建立建筑全寿命周期安全性和耐久性监督管理部门
        研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建筑企业和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提高研究成果。

同时,应提高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健全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建筑全寿命周期安全性和耐久性监督管理部门,深入研究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更快的改善当前出现的各种状况。
        2.2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增加设计阶段的投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参与工程设计,同时增加设计人员的话语权,解决我国现今设计阶段的矛盾突出点。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渐引导设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在深耕建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研究课题中来。
        2.3建立健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规范
        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的采用应有完善的使用规程,避免因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原因给建筑安全性和耐久性带来新的问题。
        2.4加强使用阶段的检测力度
        我们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交给使用方后,很少再有针对性的检查或检测内容。甚至最基本的定期沉降观测项目,都没有很好的执行。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的缺失,使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影响耐久性因素更突出。我们应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填补当前的空白,同时应培育发展相应的的专业服务队伍,来对该阶段提供技术支持。借助超声波法、声波横孔法,或研究更多的检测方法,及时检查出建筑结构病害及内部缺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土建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
        2.5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在土建工程中安全管理意识对于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不一样的涵义,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就需要落实在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宣传的工作上。因此在落实安全工作中,就得从管理岗位人员和施工岗位人员入手。对于管理岗位人员,安全工作就是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土建工程现场施工,落实自身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对施工现场环境状态时刻保持注重留意,对于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事故的工作环节强化监督管理,也需要积极防范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强化土建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就是在土建工程工作过程中遵循施工安全规则,提高施工警惕性和风险意识。例如,工作期间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服、安全绳等,将安全规则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另外,施工人员需要对安全隐患做到及时通报以便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本文通过当地实际调研,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建筑全寿命周期安全性和耐久性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规范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强建筑使用阶段的监督、检测力度,逐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建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其中就越发显得重要。为满足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需求,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相应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国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管理现状,适当调整部分技术标准和强制性要求。同时,为满足不同区域实际情况的差异,地方政府部门可针对性的制定地方规范,使建筑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均有相应的技术规范,促使建筑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政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洋.探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科技资讯,2019,17(27):210-211.
        [2]郭杰翔.土木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75.
        [3]周辰圆.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8(17):86.
        [4]樊文艳.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江西建材,2017(16):2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