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刘珊珊
[导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中体现的文本内容。其中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这四个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教材的多个方面,包括“快乐读书吧”、“读一读、记一记”、“阅读和写作”、插图、文本内容等等,这为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刘珊珊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凰渐小学  广东  茂名  525032
【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中体现的文本内容。其中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这四个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教材的多个方面,包括“快乐读书吧”、“读一读、记一记”、“阅读和写作”、插图、文本内容等等,这为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文本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62-01

        小学阶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属于启蒙阶段的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必须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教师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文本内容,并将其合理地利用在教学中,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滋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他们全方面的发展。
        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小学时期,小学生能够以各种教学活动及原来已经掌握的语文学习经验为基础,形成四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此四种素养综合在一起,为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提供更多支持,形成一种终身发展以及适合未来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人们学习的初级阶段,有一定的人文性、基础性以及工具性的特点,因此,这时一定要积极地培养学生们形成积极的语言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促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形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同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强化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与体验,加强他们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包容。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体现
        (一)语言构建和运用的体现
        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文字,并且其也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语言构建和运用”,在很多版块都有能看见。此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习惯与方法”、“积累与语感”、“倾听与表达”。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基础,逐渐地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其一,统编教材中从始至终贯穿着“习惯与方法”,这在教材中的体现是“语文园地”部分的“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课文部分和识字单元等。例如,“和大人一起读”部分,阅读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散文、童话、绕口令、诗歌、童谣、儿歌、语言等,小学生对这些内容都非常感兴趣,而这里面的“大人”指的是教师、家长、高年级学生等等,意在培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习惯。
        其二,“积累和语感”主要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认识、课文和诗歌的背诵和朗读等形式体现。识字有关联的内容包括“识字加油站”、“语文园地”、“课文”单元等;生字记忆的内容则是“读一读、记一记”部分;在“语文园地”部分还有“日积月累”模块,有一些歇后语、名言警句、成语等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熟悉。
        其三,“倾听与表达”以课文后部分的“说一说”练习题为主,同时综合表现在“语文园地”中“展示台”、“口语交际”中“字词句运用”等部分。“说一说”有一些练习的内容,设置在课文后面,并且与课文内容有关联。


口语交际部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礼貌用语的好习惯等;字词运用分成不同的主题,但是主要以说、写、区分字词为主,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运用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和提升的体现
        通过语文的学习与应用,无形中构成思维能力,这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以阅读、鉴赏、交际、写作等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内涵为“联想和想象”、“推理和判断”、“归纳和发现”。
        其一,“联想和想象”以阅读、写作,这两个方面体现在教材的文本中。识字单元以及阅读单元体现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写作部分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另外还有想象力培养,这就以课文中生动语言展现而体现出来,像《小公鸡和小鸭子》、《乌鸦喝水》等课文,其内容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将传递“真善美”的品德思想。
        其二,“推理和判断”以课后的练习题为主,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出自身想法和观点。例如,《项链》一课的练习题,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推断大海的项链到底是什么,这时需要学生去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后给出判断;还有《一分钟》的课后练习题,原文是“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不会迟到了。”这样的问题起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其三,“归纳和发现”的体现以部分课后练习题,还有“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为主。课后的练习题,以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部分关键信息,从而培养他们此方面的能力。例如,“我的发现”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具有相同偏旁的汉字,这些汉字还与某一种事物有关系,类似日字旁、木字旁、足字旁等,通过这一设置,学生知道汉字的归类,不但能帮助他们深刻记忆汉字,还能推测出汉字的大致意思。
        (三)审美鉴赏和创造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体现着“美”,像有规律的文字排列、图片、文字描述等。“审美鉴赏和创造”内涵的主要内容为“体验和感悟”、“欣赏和评价”、“表现和创新”。
        其一,“体验和感悟”的体现,以文字本身为主,还有故事诗词以及课文中关于美的描述上,小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就能感受和体验到美。例如,汉字的音韵美、结构美等。教材中有这样的内容,“莺歌对燕舞”、“严寒对酷暑”,学生感受四季之美,也能感受到汉字本身的美。
        其二,“欣赏和评价”的体现以教材的插图为主。教材有关图画的部分就与以往的不同,设计了很多与小学生相关的图画,并形象地还原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欣赏美和感受美。
        其三,“表现和创新”的体现以写作为主。例如,一年级上册《四季》课后练习题部分:你喜欢哪个季节?模仿课文说一说。这样的习题意在引导学生用语言表现四季之美,并适当地进行创新。还有就是其他年级教材中的写作部分,例如,四年级的写作有“记一次游戏”、“写信”等等,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每个部分,分析其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然后以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小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袁震越,邱明娟,易鎏,张晨,张景尧.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语文教材对情感目标的体现[J].文教资料,2019(19):42-44+97.
[2]刘战良.刍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99.
[3]吴媛媛.核心素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几点体现——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8(01):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