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 甘健晚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甘健晚
[导读] 摘要: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是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在道路施工中,应重点关注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因素,如路面结构、路基结构等,本文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城市道路施工路面的现状及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病防治的措施,供参考。
        佛山市浩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28315
        摘要: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同时也是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在道路施工中,应重点关注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因素,如路面结构、路基结构等,本文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城市道路施工路面的现状及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病防治的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主要质量通病;防治
        0引言
        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与材料的选择及其主要的应用特征为主要的设计内容,随着道路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沥青混凝土材料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及应用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在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承担的优劣势是不同的,鉴于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使用的优劣势,不同材料的城市道路路面结构材料的选择在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1道路结构层的材料选择
        在市政道路结构设计中,路面结构设计往往以结构层材料的选择为起始,按照设计的经验,以当地的路面结构及路面的活荷载及道路的使用功能,合理化的选择对应的结构层材料。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另外通常的道路路面结构材料由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混凝土组成,在经过几轮密实碾压之后,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抗弯拉能力的路面结构。路面层结构材料的设计往往是根据实际的道路交通压力进行挑选的,如果路面位于主干道,且需要承受巨大的形成压力,那么最好是选用抗压能力强的材料,现代的沥青混凝土结构材料中,多孔隙沥青混凝土应用广泛,新型的混凝土路面结构材料抗压能力强,现代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层所用材料中,会添加某些抗车辙剂等进入沥青中以便达到强化路面的承压力的目的。
        1.2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工程严格按照标准化指南要求进行路堑开挖、路基填筑、涵洞(通道)、防排水等施工。路堑边坡施工严格按“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要求执行,防护及时;填筑实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平地机整平”作业工序;规范台阶开挖,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填筑材料要求应严格,同时过程加强路基“五度”(即填筑宽度、厚度、平整度、压实度及横坡度)检测。涵洞墙身及挡墙等大面积砼施工均采用网格化钢模,美化外观,混凝土采用汽车泵进行输送,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严格把控台背回填材料类型,液压夯实机补强,并增加填压实度,对瑞雷波检测不合格的坚决返工。检修踏步、拱形骨架、路肩墙压顶等砌筑全线统一使用标准预制块,边沟统一采用混凝土现浇,外观和质量得到保证。全线高边坡锚固工程使用智能张拉系统,实现智能分束张拉;边坡成型一级,绿化一级,注重填筑土层厚度和草灌的选择,过程专人监管。
        1.3路面结构层厚度的选择
        结合荷载应力的计算结构,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合理的设计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结合目前的测算方式和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有限元分析法,结合空间模拟法,从而绘制成诺谟图,设计路面面层厚度时,需要按照图示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查找。此外,保证求得的厚度值有效,应针对实际的计算数值与设计图纸内容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防止厚度过厚或者过薄,使得设计更具可靠性。
        2城市道路路面的现状及主要的病害分析
        从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及施工的过程进行分析,路面结构的性能是保证道路能够正常运行且保持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

在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细小的设计环节的处理并没有相关法律的保障与约束,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施工组织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使得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一定的法律和规范约束,使得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更具有整体性。从目前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对于路面设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来看,管理过程单一性突出,使得道路路面结构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整体性和统一性,与交通和运输的相关需求不符,阻碍了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创新性的发展。
        另外,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规章制度缺乏,由于道路路面是道路施工的细节,所以对此部分施工往往得不到重视,导致建设的质量问题时常发生。由于道路路面结构使用的材料较多,施工方往往会选择偷工减料的方式节约成本,使得路面的抗压能力达不到规范的指标,平整度等参数与设计值不符,后期测量和复车工作内容缺乏,导致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标准较低。再加上,施工技术人员在处理相应的道路路面结构的病害等问题时,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使得病害的防治及其治理的效果较低。
        3道路路面结构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分析
        3.1按照规范要求提高设计质量
        由于地下结构中的管线布置密度加大,地下资源的利用率逐步的提升,使得道路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不断的增多,同时对于道路施工能力要求更高。从设计人员角度分析,应成立相应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小组,结合项目当地的路面结构及道路交通量的大小,合理的计算荷载值,结合完善的施工工艺流程,合理规划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对不良的设计内容进行及时的改进,提升设计能力和设计要求。
        其次,应不断的完善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设计主管部门或者设计单位的内部,应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把关,针对道路路面的病害问题制定有效的控制法规,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注重对于道路路面结构的整体设计,同时应注重对于结构层的设计,结合当地的交通环境及交通压力,合理的选择有效的道路结构层材料,比如新型的沥青混凝土的选择及使用,相对比传统的沥青混凝土结构材料来说,利用新型的沥青混凝土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势,科学的配比能够有效的加强路面结构的承载力。
        在结构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组合设计法的应用,保证路面的平整性是避免路面结构发生灾害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路面结构的厚度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规范及相应的实验数据的内容,并利用软件处理,将面层结构的使用厚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炼出有效的数据。
        3.2做好路面结构的病害防治工作
        首先应做好路面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与设计单位、施工方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复核,减少道路病害的发生。对于道路路面的结构材料要进行合理的采购,并严格把关。采用灌缝的方法处理路面的裂缝问题,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对裂缝处理的经验,首先清洗裂缝,其次应将提前拌好的热沥青混合料注入其中,并压实,保证平整及美观性。
        4结论及展望
        在城市道路质量控制中应按照规范和当地的施工经验,结合道路交通压力,合理选择设计方法,并对路面结构的材料设计、厚度设计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法律规范对设计过程约束;此外,对于道路结构的病害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设计质量的相关解决措施,并应在日后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林,王宏军.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优化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13(01):81-82.
        [2]杨春.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J]. 科技风,2013(19):124.
        [3]黄小庆,李莹莹.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江西建材,2015(14):165.
        [4]陈志雄. 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与技术要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