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偏远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喻阳兴
[导读]

喻阳兴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板栗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196-01

        云南省昭通市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昭通市板栗中学地处绥江县边远地区,以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信息不流通著称,板栗中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边远农村初级中学。这里的学生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中生存、生活、成长,形成了淳朴、诚实、勤劳的优良品质,同时也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主要表现为“三难”:一是学生由于传统生活方式影响,思维“呆板”,发散性思维发挥不稳定,常常是教“1”是“1”,教“2”是“2”,数学教学“难”;二是学生对数学课程缺少必要的了解和学习准备,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性不高,造成数学课堂教学“难”;三是个别教师对学生反应的表象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长期处疲劳状态工作,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老套,没有活力和创新力,师生间缺乏互动,形成教学与学习脱钩,教师和学生沟通“难”。以上问题不断交织,在学生中产生了“枯燥、难学、难懂”的印象,学生对此或缺乏信心,或失去学习的勇气,部分学生还对数学产生了隔阂,视数学学科为“狼虎”,远而避之 ,作为一名偏远山区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尽快让农村孩子融入数学课堂教育、喜欢数学学科、主动接纳数学,成为我们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板栗中学学生的生活思维习惯,就如何破解师生间的“三难”问题,达到师生协调教学、互融共进,全面推进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不断将数学教学变繁为简、化简为易,让深奥向浅显转变,让抽象向直观转化。为此,作为数学学科教育工作者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抓牢基础、夯实基本功,改变死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达到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的目标。
        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人性化
        由于农村初级中学所招收的学生基本是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出于对生活条件的限制,导致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思索能力等出现单一化、单向化、单元化,思维的扩散性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基础差、知识面窄”等一些“头疼”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一定要对自己自信,对学生自信,应充分利用自己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不断思考积极应对,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分层次地提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农村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手段,加以对学生生活感兴趣的事作为的知识辅助讲授,循序渐进,逐步转变“窘境”。案例如下:
        1.在教学“多项式的次数”时,教师提到“如只选多项式的某一项的次数作为该多项式的次数时,你会选那一项的次数作为该多项式的次数?请你凭直觉来回答”。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问题,可能很多学生都会选最高一项的次数作为多项的次数。教师就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通过对农村孩子熟悉的事物例举,让学生认识到、体会到数学从辩证的角度看,数学逻辑也是生活常理,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关系,这样对生活常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就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较容易的掌握,而且印象深切。
        2.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如K.B的取值与图象的位置分布时,平常就以“抬头”和“低头”来区分,当K大于O时,直线从左到右看属于“抬头”,当B大于0时,直线平行上移,图象分布在一、二、三象限,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3.在教学“解不等式组”时,当解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后如何取公共部分时,借助数轴与学生共同编出顺口溜“大取大、小取小、大大小小取不了、大小小大中间跑”。这样学生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案例说明,在教学中紧扣新课标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生活化、人性化”的数学知识教学处理方法,对促进学生认识力,提高教学成绩有明显效果。
        二、以“数学知识发展为主线,以问题探讨为核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外乎就是备课、写教案,作为教育工作者灵活地、创造性地来备课、写教案是现代教育发展必然。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知识点与教学方式、学生理解程度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疑问为核心、知识发展为主线、教师为主导”来设计教学。
        这样即避免了烦琐的文字叙述,节约了时间,又把握住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及可能用到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师生都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课堂教学将显得轻松有趣而富有成效。
        三、在试卷的讲评上下工夫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抱怨学生,老师多次讲过的原题很多都不会做。此时,应该认真思索、分析原因,搞清“来龙去脉”,把握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此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搞清问题后,在评讲试卷时,应该先让学生明白,试卷上的试题本身就是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数学问题的具体体现。然后充分运用试卷的评讲,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以及解答格式,达到促进学习效果的目的。一次好的试卷讲评,是对学生因势利导分层次教学的很需要举措,对巩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用重大。
        四、改变传统作业批改形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多采用“全批全改”,这种批改方式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对学生也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学习作用,批改的效果不尽人意,而批改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探索适合教师自己的作业批改方式,既能减轻师生学习负担,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应该尽量创新作业批改方式,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常见的方法有:一是学生间互批、班干部分批、教师点评;二是学生提疑,学生解答,教师讲评;三是教师讲评、班干部作业、学生指正;四是教师、学生讲解作业,定期测试。掌握好、指导好、维系好以上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学生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反思
        目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对教师的时间与效益观念着重进行强调,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贵在反思,而反思贵在坚持,以反思促教学是反思的目的所在。反思内容一般包括记载教学成功之笔,牢记失败之处,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等,对反思结果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将反思结果运用到教学中,能达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高教学水平的新境界和新高度,长期积累反思成果,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成绩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关于偏远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的点滴,是长期对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浅显思考和浅薄经验,撰写此文仅属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农村学生的真情,并借以此文与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探讨教育问题,促助农村孩子快乐成长。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