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启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 523039
摘要:当前房屋建筑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也逐渐走向饱和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屋建设企业想要持续稳定发展,则需要从多方面开始入手,不管是工程质量、企业管理架构还是技术结构上都要作以深入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并将新的技术和工艺充分的引入房建施工中,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也能最大程度确保施工质量,最终实现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房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创新。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建筑中的建筑节能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
1.房建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项目管理者逐渐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提高上。尤其使房屋基础建设项目,不管使技术结构还是工艺参数均和时代发展诉求很贴近,并有效建立了与时俱进的管控对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管理效率同时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在技术上有效提升房屋建筑项目的质量。在新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方面,房屋建设项目管理者应坚持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的发展目标,最终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房建施工质量和效率最大化。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态势较为繁荣,各方面的进步和改变,使得人们开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充传统的刚性基础要求逐渐向高质量柔性需求上转变。并对于施工技术而言,也逐渐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型转变,进一步使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2.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新技术应用
2.1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防水技术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对于屋顶和建筑主体防水处理使用的新技术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法。此种方法在使用时,对建筑中的节点部位、半封和基层位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操作时先要在防水部位涂抹建筑涂料,待涂料干燥成膜后进行二次涂抹,涂抹时要全面,不能有死角,涂抹的厚度一定要超过1mm,否则将会失去防水效果。
2.2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因为混凝土中水化热反应比较复杂。通常产生的温度应力超出了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限值的时候,混凝土会出现裂缝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浇筑块体是因为水泥水化热所造成的温升、温差等控制,避免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出现是该行业关注的焦点。按照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对其温度应力进行计算,确定是分段浇筑还是整段浇筑。之后依据工程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运输工具、浇筑的设备、捣实机械、劳动数量等进行计算,经常使用的浇筑方法主要是采用混凝土泵浇筑或者是采用了塔式的起重机进行浇筑施工。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按照分层、分段处理,促使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高度,并且混凝土浇筑需要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不能过高。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分段浇筑之后,需要在初凝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是表面抹压,对表面泌水问题进行排除,采用木拍反复的抹压模式,对表面裂缝进行消除。在冬季施工的时候,混凝土在抹压密实之后,需要覆盖塑料薄膜,并且再在上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起到保温的作用,避免温差裂缝问题出现。在非冬季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覆盖塑料薄膜,也可以在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四周进行筑堤,灌水则是在20-30厘米的深度,实施养护处理,并且对混凝土的表面、内部温度进行定期的监测。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下养护时间通常不得少于7天。
2.3桩基础施工新技术
对于孔压浆桩技术而言,当钻孔满足一定深度后,再对钻头进行向上抽拔,同时,将浆灌入孔中,直至钻头彻底拔出位置,并最终形成和水泥灌装结构相似的结构。如果没有塌孔形成,则再下放钢筋笼,并施以二次灌浆,最终较为完整稳定的桩基础就形成了。此外,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果有较长的桩长,则在二次灌浆时,需要通过两根补浆管来补浆。由于为高压灌浆,因此,四周土壤中将会多少渗透一些水泥,以此提高固定作用。
而复合桩基技术,为事先对小方桩进行制作,并将其打入土地,同时通过小方桩与土壤的摩擦力使房屋建筑更为稳定。而此种提前制定小方桩的符合桩基技术在低的房屋建筑中较为适用、一般来说,需要将小方桩截面的边长控制在25厘米内,且长细比控制在约80厘米。想要充分发挥桩侧摩擦阻力的作用,需要让桩间距长于桩截面边长的5-6倍。
柔性、刚性桩技术、符合复合桩技术,刚性桩技术使通过刚性桩的长度,把桩打入土壤深处,同时依靠深层土壤应力确保房屋建筑的稳固性。柔性桩技术就是对浅层土的荷载进行调动,在浅层土质牢固的地方最适用。复合桩技术就是对柔性、刚性桩及时同时运用的基础上,将荷载在深、浅层土壤中同时分散,使整体土层的承载力被充分的调动,使其更为坚固稳定。
2.4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普遍采用连接新技术。目前运用较广泛、可靠性较高的钢筋连接技术主要包括挤压套筒连接技术和螺纹咬合连接技术两种。挤压套筒连接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物理挤压作用和套筒的塑性变形,将套筒与带肋钢筋连接起来,主要用于变形钢筋的连接。挤压套筒连接比焊接连接更节约资源,不会产生明火,安全性、可靠性更好;螺纹咬合连接技术的原理是依据钢丝头承受力矩的大小,用带丝头的钢筋将加工成螺纹状的需要连接的地方连接在一起,直螺纹接头连接是最新的钢筋连接技术。直螺纹的接头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种不同形式。在直螺纹接头连接的施工中,对于标准头,要把装好连接套筒一端的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套筒外露的丝扣要小于一个整扣;对于加长丝头,首先要先把锁紧螺母和标准套筒按一定顺序拧在加长丝头钢筋的一侧,然后把待连接钢筋的标准丝头拧在其后,接着把套筒拧回标准丝头那一侧,最后将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与挤压套筒连接技术相比,螺纹连接技术施工效率更高,受环境影响较小,适用范围更广。
2.5施工测量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测量,为整个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施工测量技术工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有着关键性作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测量新技术与新工艺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准度与工作效率。近些年来,GPS施工测绘技术、GIS技术、全站仪坐标放样测量技术等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施工中都会将GPS测控技术应用与构件安装设置、平面轴线控制以及高程传递工作方面,凭借其精准度高、测量效率高等特点,促使这一新技术与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包含的层面较多,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更多,如果想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严格管理,按标准执行,除此之外,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一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工期、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1]代见锋.韩少辉.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分析[J].建筑节能,2016(09):174-175
[2]张启云.强化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8,9(09):110-111.
[3]申春梅,李建沛.房建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6(12):205.
[4]佘彩发,于丽莉.浅析房建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1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