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分析 冯金玲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冯金玲
[导读] 摘要:从根本上来讲,深基坑支护是否能够达到其应有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较大程度决定于基坑支护施工。
        身份证号码:13012319770916xxxx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从根本上来讲,深基坑支护是否能够达到其应有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较大程度决定于基坑支护施工。因此可见,深基坑支护最根本的宗旨就在于保障建筑物具备稳固性,在此前提下延长整个建筑物能够运行的年限。为了全面实现上述的宗旨与目标,则有必要关注多层次的施工技术要素。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深基坑支护涉及到的施工难点
        高层建筑不能够欠缺深基坑支护,只有通过设置基坑支护的方式才能显著优化整个建筑物具备的稳固性,确保民众居住安全。从当前现状来看,深基坑支护通常都会包含如下的施工难点:
        首先是设计偏差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设计人员并没能紧密结合现场真实状况来全面完成施工设计,以至于表现为相对显著的施工偏差。究其根源,就在于上述设计人员尚未具备优良的专业水准,因此针对深基坑支护无法确保其能够真正适应现场地形。
        其次是不合理的边坡修理。基坑支护如果要得以全面展开,则不能够缺少前期性的边坡修理。但从现状来看,仍有某些施工企业单纯关注基坑开挖速度,因而忽视了实时性的基坑边坡修理。受到上述现状给其带来的影响,基坑支护施工很可能表现为超挖现象或者欠挖现象,因而影响到最根本的边坡施工质量。在情况严重时,施工人员由于忽视修理边坡,那么还可能表现为基坑失稳的隐患与威胁。
        再次是开挖土方的质量很难获得保障。深基坑施工是否能达到最优的施工质量,其在根本上决定于土方开挖。施工企业如果倾向于忽视土方开挖,则可能会埋下深层次的基坑施工隐患。基坑土方如果缺乏稳定性,那么上部建筑物也很难保障应有的坚固度。例如在目前状况下,各个部门彼此欠缺紧密的协作,因而无法遵照特定的次序来开挖深基坑。
        2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深基坑技术中很常见的一种技术,对该技术展开分析,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该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施工前,工作人员要熟悉掌握这项技术,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第一,加强对基坑壁的保护。在基坑壁保护的时候,利用水泥进行加固处理,但在施工中要注重对灌注孔的施工,加强间距科学排列,保证钻孔中没有异物再进行灌注。混凝土灌注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塌孔。第二,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情况的不同,就需要加强对边坡的保护,因此在施工中要保证施工人员有足够的经验与耐心,促进施工的有序开展。
        2.2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该技术只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就可以,因此具体的施工工序如下:第一,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定位工作。施工人员要将锚杆的位置进行准确测量与定位,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着要加强地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保证设计科学合理,符合设计要求。第二,加强钻孔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完成第一个步骤之后,就要开始钻孔施工。这项工作要确保钻孔的间距科学合理,且在设计完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施工中,如果钻孔被堵,要立即停止打孔,并对该区域进行检测,并找到原因,及时解决。第三,加强灌浆的合理性。只要保证灌浆的合理性,才能保证锚杆的稳固。因此,施工人员要提高混凝土水灰配比的科学性,并在灌浆作业中合理控制时间与速度,并保证钻孔内没有异物。
        2.3土钉墙支护技术
        该支护技术主要是利用钢筋或者土钉等,加强基坑边角的固定,为提高稳定性,在边坡用混凝土进行浇筑,然后用土钉进行加固,但在土钉加固中要保持好间距。土钉墙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基坑安全,保证施工的有效推进。
        2.4重力式水泥土墙施工技术
        该技术在应用中,主要是通过自重来实现的,以自重对压力进行抵抗,支护中可以用石头等加固材料进行堆砌。这项技术在一些矿山等地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技术虽然应用成本不高,但受地基影响很大,因此在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2.5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改技术在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在深槽中通过混凝土建筑进行加固的。在施工中,利用成槽机进行开挖,深度保持在10m以内,等开挖完成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该技术由于占地面积小、噪音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与地下室开挖中。但由于受地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建筑施工完成后,对废弃的混凝土处理很不容易,且极易引起漏水等问题。
        3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际应用
        工程案例:位于福建泉州市的安溪县医院门诊医技楼,其建筑总体情况为:(1)建筑总面积、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与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分别为59631.34m2,36915.74m2与22715.6m2。(2)檐口高度为45.3m。(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分别为2层,11层。(3)建筑平面呈方形。(4)深基坑距地的最低点为-10.35m,桩筏板以钢筋混凝土灌注后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发现,周围环境可对整个工程产生较大影响,可导致建设规模缩小。因而为满足总体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如预应力锚索,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复合土钉墙等等,同时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支护施工
        每一项建筑工程都需要运用计算机,建筑学,力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并且每一道工序都应考虑防水,排水,维护等多个层面。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其影响因素具有多变性,若操作失误将会影响整个工程按期交付。因而,为确保深基坑支护技术得到顺利应用,施工单位应当对员工的综合素养高度关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提升其操作技能,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心态,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操作失误率,确保低成本完成所有深基坑工程建设工作。
        3.2土体控制
        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来说,地下水不利于工程的整体推进,同时还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制作深基坑支护之前有必要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掌握,尤其要对地下水进行监测,明确其分布位置、地理状况以及水体总量,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工程施工现状结合深基坑支护技术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水与排水措施。另外,为了更好地控制土体,施工单位还应寻求地质勘探部门的帮助,使其提供较为翔实的地质资料,并通过参考该资料来编制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方案。
        3.3锚杆支护
        锚杆技术主要应用于原始基坑立壁土层与深基坑墙面,在实施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钻孔是最为重要的操作步骤。具体操作时,要想扩大钻孔只有先对其深度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为柱形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支护施工管理
        为了获得良好的工程建设效果,施工单位务必加强对深基坑支护的管理,遵从"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制定并执行工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既要保证施工安全,还要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与建设速度。
        3.5严控开挖时间
        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来说,开挖工作不仅是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首要工作,但开挖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长期置于空气中的深基坑其支护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而,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对深基坑开挖时间进行合理控制。
        结语
        综合上文,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良好应用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以及这个建筑物质量的提高,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合理运用这种技术,并且在施工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种技术,从而让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彦琴.试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51):5-6.
        [2]彭芃,鲁俊男.探析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96-96.
        [3]严涛.基于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01):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