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对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培养更加重视,前提是确保数学教学质量;对此,更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以提供合理的形象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数量关系,缕清解题思路,以此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使其掌握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从而确保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学成绩得到整体提高。本文就探究了数形结合在小学中的作用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学的灵魂,而“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通过“数”与“形”有机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思想成员之一的“数形结合”生动形象的图形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谈一谈“数形结合”这一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
一、善用数形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而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真实的事物来促进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思考问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直观有趣的具体事物或者具体图形,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周长的计算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伊始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都只能够得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但周长却有点困难。最初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计算,但很快他们便想到可以利用一些实物化曲为直。于是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拿出一把直尺放在桌面上,然后找到一枚一元硬币将其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最后看直尺上的数据,得出大致的结果。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得出的数据,思考这一圆形硬币周长与直径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成生活实物,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能力,让思考更加深入。
二、巧用数形结合,促使学生有效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新思考,更多地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探究。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促使学生有效思考。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数学问题:某小学派出部分学生去参加竞赛活动,男生共有1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2倍还多2人,你知道一共去了多少名学生吗?
很多学生直接思考很难解决这一问题,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来思考分析。首先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让其代表男生人数,并标上数字“16”,然后在这条线段的下面继续画线段,先画出2倍长度,再多画出一小截。并在这一小截线段上标记“2人”。这样整个数学题意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很快速地列出式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体会到了解题的乐趣。
三、活用数形结合,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与形是一种对应的关系,“数”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形”相对来说比较形象,对小学生来讲,更容易理解“形”。由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渗入数形结合思想,将知识变得更具直观性,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例如,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1/8+3/8=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师引导学生们将这些抽象的数字,转化成形象的图形,借助图形思考。首先,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准备出一张长方形白纸,并先用笔,将这一白紙平均分成8份,并将其中的3份涂上红色,红色区域就表示分数八分之三。之后,又选取其中一份涂上绿色,代表八分之一。然后,让学生观察最后的图形,发现红色区域与绿色区域加在一起恰好变成了八分之四。这样学生也就得出了这两个分数相加的结果。在得到结果后,学生继续思考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规律。
四、巧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抽象、复杂已然成为数学的代名词。这就使得在探究数学问题时,应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很好地简化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思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后,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一位农民伯伯准备用篱笆圈出一块长方形田地来,为了节省材料,选用一面墙,要求这块田地的长10米,宽8米,请你设计一个长方形田地,使得材料最节省。学生们在教师给出问题后,纷纷进入思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直观图分析。随后学生试着画出一个长方形,并将长和宽标记上相应的数据,最后开始试着画出长方形哪条边是那面墙。学生也通过画图,找到了最好的设计方案,解决了这一数学问题。
在数学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将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五、总结
总之,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将抽象、无形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化,成功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将“数”与“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史红.新课程(中)2019年01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466)“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