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田金玉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崭新的课程形态和较高的课程立意为学生带来实现全面发展的新途径。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活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生成性以及自主性的特点明显。对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升乃至长远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教育价值。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学生发展作用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论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发展;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单纯理论教学始终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效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德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成长和发展最需要的内在品质。学生的德育素养体现在日常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德育学习主要是理论学习,说教的形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整个学习效果都处于表象阶段,造成言行不一致的结果。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感同身受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学生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在相关情景的真实接触中,更容易感受真善美的可贵,深刻意识到错误观念的危害,进而有效提升道德水平,规范行为习惯。
        比如在假期组织为期七天的养老院志愿者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首先接受组织纪律教育,然后在院内实践中体会各项规章制度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就是日常礼仪教育,得体的言行举止和沟通方法使之成为受欢迎的个体,学会尊重和感恩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行为提升协作意识,通过身边模范人物的带动行为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存生活意识。总之,无论任何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规范制度,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德育内容,并且有利于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我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并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全面提高并落实德育素养。
二、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体魄是学生从事一切学习生活实践活动的基础。学校的体育活动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但是学校体育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对学生个体的身体发展需求有涉及不到的方面和内容。此时学生需要适量的校外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进步和提升。然而现代各种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减少,同时学生习惯以学科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加上不自觉不主动的习惯意识,导致学生的身体锻炼很难落实,整体运动量不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学校组织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地去施行,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身体锻炼活动,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技艺的综合实践活动,向传统艺人学习踩高跷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性。或者在以身体锻炼为主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能吃苦、能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也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也可以反作用在需要用脑的理论学习活动中。同时在其他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也是以亲身的劳动实践参与为主要形式,充分运用身体技能完成任务目标。由此可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部分身体部位和机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实践参与,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的设置就是为此而开设的。但是由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多样,学科学习在兼顾广泛性的同时很难做到深入学习,也很难涉及到有特色技艺学习。并且应试教育思想的主体观念依然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艺术文化,通过积极的动手实践参与活动,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提升艺术素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个“校园艺术节”的活动,师生齐献艺,书法展示、民族乐器展示、舞蹈歌唱等内容可以应有尽有。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知识视野,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存在价值。通过过程的亲身体验,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艺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综合实践的形式客观上也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得到锻炼。同时学生的自然审美意识也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可以深入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保意识。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艺术为活动主题的形式应该被广泛重视并认真组织落实。
四、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未来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学生现在接受的都是最基础的教育内容,而且多是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的机会,和专业化的领域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相关的主题实践探索活动中,有利于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
        比如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完成这项活动。这就有利于提升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提升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需要的必备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更多的基本常识,并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能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学习探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能教育都是学生实践探索课程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学生在活动锻炼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为未来社会工作或者更加有效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五、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需要的重要能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变化,并保持科学有效工作学习能力的前提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他素养能力一样,都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科学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活动。与学科学习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更容易取得显著的成果。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面对更加全面的情况,摆脱知识体系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同时又有效利用已知经验,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提出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建议。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索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总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众多的方面和领域,基本上概括了学生成长和社会需要的方方面面,对于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等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涉及的领域内容和方面也以全面的生活现实为基础,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同时由于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被有效激发,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和统一,是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相关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组织落实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补充学科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大课程的实践研究[J].梁健霞,丁艳安.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1)
        [2]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初探[J].王中正.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4)
        [3]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价值探索[J].江梦欣.创新人才教育.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