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以《小木船》一课为例,从读前预测、读中巧问、填补空白、课文复述和读后续论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方法和案例
语文是一门具有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如何结合阅读教学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呢?现我们结合课文《小木船》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案例的实录
《小木船》这篇课文以“小木船”为线索,记叙了“我”和陈明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一件小事友谊破裂了,但后来各自作了自我批评,又重归于好的故事。文章的重点段是“摔木船”和“赠木船”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课文均有留白的地方,特别适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经过商榷,我们把想象能力的训练放置在“贈木船”部分。
第一次教学片断
师:陈明认错时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生:满脸通红。
师:为什么满脸通红?认错丢人吗?请看大屏幕,阅读这两个故事后再谈谈看法。(课件出示《雍正皇帝认错》、《负荆请罪》两则图文并茂的故事。)
生1:认错是一种美德,不丢人。
生2:皇帝、大臣知错都能改正,何况我们小学生,认错不丢人。
师:既然这样,那陈明的脸为什么是红通通的?
生:他做错了,不好意思。
师:是呀,认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认错前,陈明一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我们想一想、猜一猜,从“紧跟着我”到“快步追上我认错”这段时间,陈明想了什么?我握住陈明的手又会说什么?
出示课件:
①陈明暗暗给自己鼓气:__,想到这,他快步追上了我……
②我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说: __,(小组讨论两分钟)
生1:陈明会想,自己做错了,快认错。而“我”会说:“我也不对!”
生2:陈明暗暗给自己鼓气:明天就要搬家了,再不认错,就没有机会了。想到这,他快步追上了我。
①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无一个学生举手)
重头戏反而轻描淡写,变成了片言只字,这次想象训练失败了。课后我们分析研究,得出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时间不充裕。入课不紧凑,枝枝蔓蔓过多,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可不讲,第五自然段略讲。重点段“摔木船”的朗读训练只抓重点句进行,不宜全段训练,把挤出来的时间分给想象训练。二是教师对想象内容要作一定指导。三是小组讨论时间要充分。
第二次教学片段
在此基础上,我们修改了教学设计,进行第二轮探究。上课19分钟后,我们如期进入想象训练:
师:陈明向我认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一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去会怎么样,不去又会怎样?此时此刻,他还会回忆起以往什么事情呢?快快在你四人小组里谈谈你的看法吧。
教师出示课件:
①……陈明暗暗给自己鼓气,想到这,他快步追上了我…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去……,不去……,想起……
教师话间刚落,各小组纷纷议论起来,从窃窃私语到人声鼎沸。三分钟后,教师要求停止讨论,立刻看到举起了不少小手,孩子们有的喜形于色,有的把手举得老高,直曠:“我来!我来!”
生1:陈明暗暗给自己鼓气:去不去道歉呢?去吧,要自己先承认错误,多没面子呀。
生2:老师我不要“暗暗给自己鼓气”这几个字。陈明的心里矛盾极了!去吧,自己道了歉,要是他还不原谅我,满腔热情掉进冰窟窿,多难为情呀。不去吧,四年的友谊就因为一时的冲动说没有就没有了,多可惜呀。我们毕竟曾经是朋友,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游戏,一起长大。
二年级我生病卧床三天,每天不是他来陪我,给我补习吗?明天搬走后,就没有当面道歉的机会了,机不可再失,时不再来。(掌声四起)
生3:陈明暗暗给自己鼓气:快上前道歉吧!会原谅我的。老师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知错能改吗?九五之尊的皇上错了也认错,我怕什么?……
师:作者真的无话可说吗。
生:不是,有很多话,只是一下子不知道该怎样说?
师:很多话,可以用上一个成语:千( )万( )。
生;千言万语。
师:对!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从摔坏小木船到今天陈明道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作者想过什么?看到陈明主动认错,作者又会想什么?听到好朋友就要搬家了,作者会想什么?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请你把作者的想法告诉陈明。出示课件:
②我望着他那双热情的眼睛,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说:“__。”
生1:我早就想向你道歉了,只是没有勇气。你比我勇敢。我们水远是好朋友。
生2:我也不对,请你原谅我。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搬家后,别忘了常常给我打电话、写信或者发邮件。……
言尽意犹在,课堂里久久回荡着一曲动人的友谊之歌。
二、感悟与反思
细细品味两节《小木船》教学,我们感到想象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优势颇多:
首先,想象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切入点。
①阅读想象与作文的关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孩子们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就是一个生动、具体的片段。不少教师抱怨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难。和学习其他本领比较,学生动笔作文的次数太少了。根据教材安排,每学年12篇,六年下来也只有七八十篇。如果每篇阅读课文我们都能找准作文切入点,练笔次数呈几倍增长,下笔如有神就不难了。
②想象与语言文字、语言逻辑思维的联系。把想象的内容口述出来,必须调动记忆中的语言文字,并用语言逻辑组织好文字表达出来。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势必大大提高。
其次,放飞想象对学生品德的熏陶、思想的教育具有生动性、深刻性。
“知、情、意、行”是品德形成的四个层面。“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教育是浅层次的,只停留在“知”的阶段。本节课学生动情地用想象补充陈明的内心活动及“我“的语言时,已经跨越了“知”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情”这一层面,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两相比较,后者更生动、更深刻。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二是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坛,异彩纷呈。三是填补空白法: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双疏可走马。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加亮丽的色彩。四是课文复述法: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五是读后续论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了课文所述的故事、剧情或事情之后,引导学生预测能“自圆其说”的故事结局、续编剧本、或者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小学阅读教学“即时练笔”落点选择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174.
[2]袁玲.为“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1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