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受到系统架构和技术模式的限制,其应用程序无法有效识别相关端口,导致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无法有效读取和分析相关传输数据。同时,机电设备系统无法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有效检测评估,导致故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合理,无法为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具备更高全面性和智能化水平的PLC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之中,对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效率、质量以及保证运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
目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提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水平,进而推动了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概述、应用优势和运用策略,希望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1 PLC技术及系统构成分析
1.1技术分析
传统机电设备系统用到的继电器拥有很强的电磁干扰,传输期间电流较大,很容易形成比较强的电磁场,进而干扰系统中的其他电磁信号。比如,电磁继电器产生较强的磁场,会与周围高压线路产生的电流磁场形成加强区域,在增大磁场辐射范围的同时对系统产生较大影响。PLC技术的控制连接方式是输入、输出两种方式联合控制电磁信号干扰,可以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如今PLC技术系统编程有利于简单,可以与计算机联合实现远程控制,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管理者及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把控能力。而传统机电设备编程程序都比较复杂,内部运行机制脉络不清晰,不仅有各种经验程序和系统程序,还涉及到相应的驱动程序,编程方式复杂的同时涉及到体量极大的数据信息,不仅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还会影响技术人员的操作和管理。与之相反的是,应用了PLC技术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多种信号、程序的自动识别,不再需要操作人员大量输入指令指挥系统运行。比如,传统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基于USB接口来进行程序编写和输入,然后待系统识别之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而基于PLC的自动识别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相应信息和指令,实现相关端口的自动化驱动和控制。
1.2 PLC架构分析
PLC技术系统主要由终端处理器、电源系统、储存设备、传输设备、交换机作为主要架构,其主要工作分工是,中端处理器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由传输设备将相关数据加密并实现传输,随即由交换机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然后根据需求发送至重点徐彤或储存设备之中,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储存等功能[2]。在PLC控制系统中,传输设备一般使用二进制加密方式,例如,系统指令为未经加密的明文,而传输设备在传输前会自动将相关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经过压缩、打包等相应处理方式之后来进行传输。二进制加密技术主要是利用数字0和1进行转换,相应代码都是由一定数量的0、1组成,而代码组成的字符串便是信息加密和解密的主体。使用这种加密技术的PLC系统,其交换机设备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识别及进一步处理,以满足系统生产加工的相关要求。PLC技术架构中的储存设备则可以实现信息数据高效、大量储存,支持系统信息调取、传输和分析应用。最后,电源系统不仅能够支持PLC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还能根据运行要求和状态来自动调节电流强度,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系统安全和稳定。比如,当电源系统识别到系统长期高压运行,或者发现电流异常,则会自动执行切断电源、发出警报并上传异常数据分析报告,有利于避免系统安全事故,并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分析故障原因,并协助进行及时解决。
2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2.1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数据控制中的应用
数据控制是指运用数学与统计来进行控制的方式,它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的关键部分。
PLC技术中的编程能够深入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进而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工作需求来科学合理地控制相关数据,并保证相关自动化口令顺利运行。
2.2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顺序控制中的应用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顺序控制中,一般作为顺序控制器使用。它主要采用由控制模块、现场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模块构成的分层式控制系统,相关人员只需对电脑进行操作就可以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进而简化施工流程,节约了人力物力。PLC技术常常应用于除灰、除渣的输煤系统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和输煤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有助于保护环境。
2.3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开关量控制中的应用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开关量控制中,一般作为能编程和存储的虚拟继电器使用。与以往的机械继电器相比,PLC技术通过数据储存来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智能控制,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自动化系统种开关量控制的稳定运行。一旦输电系统短路,PLC控制系统能自动跳闸,并发出报警信号。此外,PLC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的开关量控制中,还能够降低接线错误率,方便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和维护。
3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提升策略
3.1提升管理力度
在社会生产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PLC技术势在必行,这种技术带来的高效率、高质量、高度智能化,意味着相关领域需要在管理方式方面进行改良。需要根据企业产业类型、PLC技术应用情况和要求,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将相关权责落实到实处,并且让所有人员从各自岗位角度充分配合PLC技术的实施。同时,需要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进行全面的专业化培训,让所有人员意识到PLC技术的应用价值,确保所有人员按照规范方式来实施PLC技术应用,成为该技术可靠的把控者。
3.2提升自动化集成水平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电力能源至关重要,在电力工程体量和需求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电力工程控制难度也在不断提高。相关电力企业需要基于PLC技术提升电气自动化集成水平,基于计算机系统建立控制中枢和信息集中分析系统,重点对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设备系统的运行进行统筹控制,然后对相关电力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收集、处理、储存和分析,通过PLC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分析,为后续工程系统优化以及管理模式改良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在电气工程集成化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统一电气设备接口来提升设备系统兼容性,然后要采用统一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软件的研发和运行[6]。另外,在PLC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电气工程需求,充分保证系统可扩展性,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拥有可持续应用和发展的能力。
3.3注重PLC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想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充分发挥PLC技术的真正价值,需要注重PLC技术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保PLC技术的规范操作,进而保证自动化系统高效顺利运行。此外,我国高校也应增加与PLC技术相关的专业,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PLC技术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中的运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技术的不足,节约工业生产中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更好地发挥PLC技术的应用价值,需要不断完善PLC技术的应用能力,相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PLC技术的应用效果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尤向阳.采摘机械手伺服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设计———基于PLC控制器[J].农机化研究,2019,41(12):220-223,228.
[2]陈潜.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9(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