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孙卿棽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5期   作者:孙卿棽
[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部分,地基工程承担了整个房屋建筑过程中的所有荷载,对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房屋建筑企业使用不同的科学地基施工技术来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本文就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房屋建筑类别众多、地质状况繁杂的情形下,如何科学运用地基施工技术,提升房屋建设项目施工成效是必须要考量与处理的问题。房屋工程建造过程中地基施工指的是经过采用恰当的房屋工程地基施工技术显著改进该工程地基渗透性能,提高房屋工程负载水平。由此可知,地基施工技术在房屋工程建造过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建筑项目建造,实现不断增强房屋建筑地基架构牢固性的目标,增快地基施工技术的变革速度,促进建筑领域长效、稳健发展。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复杂性
        我国地域跨度较大,这就使得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不同的施工环境与区域可能存在地质条件等的巨大差异,还会存在水文、气候条件等的差异性,因此,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需要面对极为复杂的地质地形等机构,加大了地基施工的复杂性。另外,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自然灾害的威胁。
        1.2地域性
        当前时期,国内许多建筑工程在架构外形等层面都表现出突出的地域性和潮流性特点,这和国内地质状况、历史要素、天气要素等有很大关系。地区不一样,房屋工程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的类别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如果土质比较松软,一般会使用加固技术,且使用恰当的材料提高地基稳固性。
        1.3困难性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环境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结合区域内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因此,地质情况、施工要求的不一致加大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处理难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相比,其施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是整体结构的主要承载结构,如果地基基础的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足,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
        1.4潜在性
        房屋建筑施工是一个综合项目,多个施工过程联系密切,而地基工程是房屋建筑物的基础性工程,也就是说,房屋建筑物的全部负荷通过地基传递到大地,且所有负荷都由地基承担,因此地基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一旦地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意味着整个房屋建筑质量不合格。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强夯法
        具体在施工作业中,强夯法的应用主要利用起吊机结合重锤,通过自由落体的方式,进行地基面的强夯作业。通过重复的强夯操作,最终达到提升地基静荷载力、增强地基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强夯法在施工作业中具备工艺技术简单、施工成本低、施工效果良好、施工效率高的优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2注浆法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注浆法的应用极为普遍。在应用注浆法之前,有关的工程人员需要对钻孔的尺寸、深度、位置等加以精确计算,只有保证了计算的精确性,方能保证浆液配比的科学性。浆液配比是注浆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配比方式等的科学选择,配比的质量决定着注浆法应用的整体效果。

注浆处理过程中,有关的施工人员必须依据钻孔深度、位置等加以打孔,浆液注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有关的注浆记录等,保障注浆过程中每个参数等都有详细的记录,为后期的工程施工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如果在注浆过程中出现了孔洞浆液上冒的问题,必须在土层硅化加固处理环节,预留1m左右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不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存着特殊的施工要求,有时也可应用夯填素土的施工方式。
        2.3旋喷高压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旋喷高压注浆地基处理技术是在一定压力下将一定比例的浆液注入建筑物的地基,使注浆液与土壤结合,注入的泥浆与地基面土体发生固化作用,地基层土体的理化特性被改善,强度以及硬度增加。该种注浆地基处理技术相比其他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技术条件限制少、成本低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该种形式的地基处理技术需要首先对注浆地基层土壤的理化特性、地形条件以及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定注浆比例。在进行旋喷高压注浆的过程中,应防止发生淤浆和翻浆,同时,应组合特定的参数以控制孔深度和孔直径的适当距离。在实际应用中,注入管的外径不大于2cm,开口深度不小于50cm。同时,在进行泥浆配合比设计时,应基于地基土层土体的理化特性及施工环境进行确定,确保所设定的泥浆配合比满足强化地基的要求。
        2.4排水固结法
        沿海地区及靠近水域区域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其地基基础通常表现为富水性,为确保地基施工质量的合格性,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地基处理。排水固结法在施工应用中存在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通常应用于地基施工要求高,以及静荷载性能高的工程项目中。另外,该类工艺技术在施工中的工序较为复杂,因此对比其他如高压喷射注浆法,强夯法、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的应用优势较低。具体在排水固结法的施工应用中,主要通过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结合基面荷载加压的方式,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最终达到提升地基结构稳定性、增强地基静荷载力的目的。
        2.5DDC灰土挤密法
        该种地基施工工艺是基于地质层深层钻孔前提,增加强夯力,运用螺旋钻孔机把灰土层都击打进入已施工完成的孔中,待灰土与桩柱增固后,使用锤子对桩柱加以击打,慢慢的按照一定路线延展拓展桩径,进而让所有桩柱达成粘合,构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可以明显改变湿陷性地基的土质层架构,逐渐让坑面回拢,提升地基抵抗剪力的水平。需指出的是,虽然该种技术举措成效明显,然而其仅适合湿陷性地基使用。
        2.6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法
        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由于地基处理深度大、要求的承载力高,较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法进行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是由承台和桩体组成,上部结构施加的荷载,通过桩体受力传递到桩体周围的土壤中或桩端的岩层。钢筋混凝土桩根据受力方式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施工方法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具体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的施工应用中,灌注桩主要是先成孔再放入钢筋笼后浇灌混凝土,预制桩是具备条件后用打桩机将桩打入土中,靠桩土一起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提高地基承载力。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一般应用在以下方面:(1)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重要建筑;(2)结构体型比较大的建(构)筑物,其地基土的软弱土层较厚,地基变形不满足要求;(3)各类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后,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法性价比最高时。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法具有施工进度快、承载能力大、施工方便、适用于深基础、不需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等优点,在重要建筑、城市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
        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与重点环节,其施工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做好勘查工作,对地基基础结构加以科学选择,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杨建坡.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9):226.
        [2]范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161.
        [3]刘洋.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居舍,2019(26):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