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坑降排水综合技术应用探讨向湘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3期   作者:向湘
[导读] 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每一个工程所使用的地基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每一个工程所使用的地基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建筑工程所构筑的建筑物所经过的地基处理以及基础施工大都是相对于地面水平或者是外水位以及地下水水位,基于此类原因建筑工程建筑一直以来饱受围堰渗水之苦,这也是由于基坑范围内的降雨和地下水的原因。为了给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基坑排水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无论何种地基,都必须妥善解决基坑内的排水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排水;综合方法;探讨
        1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是我国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坑施工经常会出现积水问题。为了保障施工的正常开展,就要求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建筑工程基坑排水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要点,希望对未来工程施工有所帮助。
        2当前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明沟排水施工技术
明沟排水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应用得较为常见的排水技术之一。所谓的明沟排水施工技术,指的就是利用基坑本身的地势来实现排水作用。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简单方便,排水效率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操作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基坑的周边布设排水明沟,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基坑中的水导入到集水井,之后再利用水泵将水排出。第二种是在基坑的等高线处布设排水沟和排水井,利用排水沟将水引入到排水井中再将水排出。这种布设方式通常应用于基坑土质较差或者是基坑开挖的范围、深度较大的工程中。第三种明沟布设方式就是沿着基坑的轴线方向进行布设。对于深度较前,渗水量较少的基坑,采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保障排水效率。
        2.2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基坑施工中,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明沟排水施工技术,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但是对于渗水性较强的基坑有着极佳的排水效果。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氛围三个部分,分别是钻孔,井管布设以及滤料回填。首先的钻孔,指的就是利用旋钻机来进行钻孔作业。一般情况下,为了保障基坑有良好的排水效果,需要确保钻孔的直径要比井管外径宽300mm。除此之外,在钻孔的时候还需要采取泥浆固壁措施,这样才能确保钻孔作业的有序开展,使得钻孔能够达到后续管道布设要求。
完成钻孔作业之后就需要进行管道布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是管道布设的顺序,应当要先布设普通混凝土管再布设无砂混凝土管。其次,根据井管性能的不同,浇筑质量以及透水性较高的井管应当放置在下面,这样有助于后续排水工作的开展。最后,两个井管需要利用热胶结剂来进行粘连,确保管道的密封性。
滤料回填是完成井管布设之后绝不能忽视的步骤。使用的滤料包括了黄砂,碎石,细砾石,粗砂等。回填的顺序应当是先填入黄砂,再填入碎石或者是细砾石,最后再填入粗砂。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抽水过程中的烂砂和过滤功能,以此实现更好的排水功能。
        2.3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
井点法排水施工技术同样是当前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常用的排水技术之一。与井管法排水施工技术不同的是,该项技术多用于深度较浅、地下水位较低的小型建筑工程中。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在基坑周围布设井点,同时利用水管将这些井点串联起来,从而组成一个大大排水系统。根据基坑施工要求的不同,可以搭建一个或者是多个排水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高效排出基坑中的积水,从而保障工程的正常施工。


        3、项目基坑综合降排水应用
某万达项目位于城市江边,场地旁通过一条盘古河,场地低洼(标高约为102.3m),场地内基坑开挖标高为100.33m,而盘古河水位标高为101.939m,场地临近盘古河,拟建建筑物场地上位于岩溶强烈发育区段,岩体有岩溶裂隙通道与岩土界面或溶沟(槽)相连通,地下水位较高。设计图纸显示基坑降排水为明排,根据图纸项目在A地块施工过程中因排水不畅,导致整个基坑全部被淹。鉴于以上情况,项目邀请参建各方及当地专家,结合项目地勘报告和周边水文情况,经过一番论证后得出采用明沟排水+管井降水+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综合降水方案。综合降排水方案如下:
(1)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沿基坑四周采用明沟明排;
(2)基坑外周边及基坑内根据现场透水性大、反涌水量大的位置采用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桩体直径400mm,间距为0.4m,针对涌水部位、透水部位予以封堵;
(3)基坑四周及坑内补充钢筋笼管井降水井,基坑内及四周的钢筋笼管井待主体结构施工至二层时采用C40P8微膨胀混凝土予以灌注封闭,具体位置以实际现场确认为准。
        4、基坑降排水施工要点
        4.1把控好集水井的大小
在建设建筑工程时,需要排尽基坑中储存的积水,在清理技术的整个环节中,务必要把控好集水井的大小。假如集水井的大小没有控制好,就会在集水井过小的情况下,引发所使用的水泵由于干抽而将机器烧坏的情况,在集水井过大的情形下,增加整个环节的运行成本,浪费项目的施工资金。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把控好集水井大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普遍的水利施工情况来讨论,集水井的存水量应该达到高于所选用水泵在区间值为十分钟到一刻钟之间的实践范畴所抽出的水量。
        4.2选择水泵排水位
建筑工程中使用水泵的目的就是用来抽水和送水,在抽取基坑中渗入的积水时,一定要选择好放置水泵的位置,以此来更好的使用水泵进行抽水工作。假如出现没有选择对水泵放置位置的情况,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果是出现水泵放置位置过于近的情况,就会因为水泵抽出基坑内的积水太过容易而造成抽出的积水回流,从而影响到水泵的抽水工作效率,最终使得基坑排水效果受到消极影响。因此,通常在选择水泵安置的排水地点的时候,要进行科学的推算选择出最合适的排水点,以确保在水泵排出的积水不回流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排水任务。
        4.3井径和管径的选择
集水井容量的设计主要参照于所选取的水泵十分钟到十五分钟这一时间范围内抽水量的总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加大集水井的容量,对其进行扩建。在此环节中所需要用到的集水井的直径与抽水管的截面直径要选择合适的尺寸,以此来将井径和管径间的环状间隙控制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以此用来充满可以强有力阻砂透水的过滤材料来确保得到的水质清澈砂石干净,如果在需要用水的分量得到满足后,就不过分去追求粗管径,这是由于在一切都恰到好处的时刻,哪一方出现变动都会将施工的难度加强,进而施工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5、结语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日渐稠密,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大型体育馆不断涌现,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大量的地下基坑工程,而且随着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指降雨)变化的越发突然和显著,基坑工程的降排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单一的降排水方法也越来越不适用于复杂的基坑施工条件,所以采用基坑综合降排水已成为地下室基坑施工的重要部分。利用“引、截、排”相结合为一体的方式,有效的降低地下室水位及地表水对基坑施工的危害,从而解决现场基坑的降水问题。本文仅依托项目本身对基坑降排水综合技术应用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以后的基坑综合降排水方案选择有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王焕良.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284-285.
[2]杨枫,舒韩友.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水能经济,2017,(0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