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持续上升,大众对水利工程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河道生态护坡建造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水平。为了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有序发展,还应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将对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为农业安全生产及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河道水利设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河道护坡建设中应对其安全性加以考虑,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本文将分别从:河道生态护坡概述、河道治理现状、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河道生态护坡概述
生态护坡技术是以河道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为基础,增强周围生态环境自我维护和自我改善能力。就算有不利因素出现,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抵御或者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实际的生态护坡实施方案里面,各类应用材料都是满足环保要求,不会对河流产生任何污染或者影响。因此,生态护坡技术对于推动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起步较晚,不论在施工技术或者设计理念方面都存在严重滞后性,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国在生态护坡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来说,大众在生态文明的认识方面参差不齐,导致生态环境概念依然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缺乏对生态护坡环境功效的认识,为了缩小这一差异,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应大力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为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生态护坡在实际应用中可发挥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技术优势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
(一)经济效益
与传统水工构造物相比较,生态护坡的经济优势更加明显,不仅能对经济成本严格控制,还可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受益上潜力巨大,另外生态护坡建造还可对河道污染有效防范,在这种情况下因污染减小产生的隐形效益也不不可估量的。
(二)技术优势
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相反,生态护坡是建立在传统护坡基础上的产物,其结构设计经验与理念均源于传统护坡基础,承担着增加人民福祉,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与传统护坡均存在区别,相关人员应对各项因素加以考虑,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社会效益
生态护坡在社会效益上所作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上。其中环境效益体现在空气质量方面,生态效益则在生态系统平衡性方面得到凸显,为做到这些,不仅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还应对环境污染引起重视,从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与扩散。
二.河道治理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河道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河道整治中,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均会导致污染的产生,尤其是护坡,其污染源是无法摆脱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论是抗冻剂或是膨胀剂都难以避免流入河道,从而引起水体污染。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水体内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水体的危害呈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改善河道治理现象,应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将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运用其中,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有效依据。
三.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近年来护坡生态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还应将新技术应用其中,常见技术包括: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土工材料生态护坡、土工材料结合草皮的生态护坡、采用植物固土法的生态护坡、网格生态护坡等等,详情如下:
(一)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本质是对传统混凝土的改造,使其具有生态性,制备混凝土流程与传统技术差异不大,仅仅在制备过程中注重其保水性,为制备给予足够的水分,同时通过保水性的利用还可促进土壤与岩石间连接力的提高,使土壤抗冲击能力充分增强。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应用可使河道沿线土壤植被情况得以改善,避免水土流失的产生,同时还可提升水体质量,促进生态早日恢复。
另外在河道治理中还可将生态砖应用其中,利用嵌固的方式确保该项技术有效落实,在高强混凝土施工中可利用绳索的连接形成连锁型矩阵铺面护坡,生态砖的铺装应与坡面高度吻合,避免受施工技术影响产生不利因素,确保坡面的耐久性与整体性。
(二)土工材料生态护坡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的原材料便是土壤,植被一喷塑金属网,该技术具有污染小相关特点,同时材料的耐腐蚀性与耐久性较强,在植被选择中按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其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目前该技术在水流较快的河道中应用频率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当中应对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优势加以明确,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中,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三)土工材料结合草皮的生态护坡
该护坡技术可分为土工格以及土工网垫两种,在实际加工中,其原料为聚丙烯与聚乙烯高分子材料。网垫层结构主要采用多层网形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不仅可为草籽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还可促进复合型种植基的形成。
(四)采用植物固土法的生态护坡
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以植物固土性为理论,选用的植物根系越发达越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固土性,加强护坡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确保护坡功效有效发挥,施工人员在具体选择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确保该技术更好地发挥。
(五)网格生态护坡
网格生态护坡由石头、混凝土等组成,在网格中种植相应植物,促使综合性护坡的形成,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施工难度小,但该技术成本相对较大,通常应用在农村大型排水罐区。
通过以上施工技术的使用可增强生态护坡的耐久性,延长护坡使用寿命,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努力。
四.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中应对生态护坡实效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充分强调,确保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的落实。笔者通过对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为水利工程施工提出可行建议。
(一)强调生态护坡实效性
综上不难看出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可提升低级的稳固性,还可强化工程的美观性,并帮助生态有效恢复。在实际施工中,应秉着量体裁衣相关原则,对生态护坡技术的实用性加以重视,避免资源被浪费。
(二)强调生态护坡的可行性
由于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同时地质状况复杂,为确保工程有效实施,在生态护坡技术实施前,施工人员还应对施工现场严格勘查,对施工方案合理优化,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调生态护坡的创新性
在水利工程中护坡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自身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为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还应对施工技术有效创新,选择创新性施工材料,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通过把握上述施工技术要点可提高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质量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早日投入使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当中生态护坡技术多种多样,且各有优势及劣势,同时也是日益必要的护坡形式,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可确保护坡的环保性、稳定性、经济性,相关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还应对各护坡技术的施工要点引起注意,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确保护坡结构质量达到相关设计要求,为我国创造更多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廖样鹏.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4):206-207.
[2]马永波,费利霞.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10):65-66.
[3]孙军.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