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 王佳宁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王佳宁
[导读]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状况及要求,注重对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探讨,能够为相应的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持混凝土施工中良好的质量状况,避免加大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科学应对,满足其高效施工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使用功能,丰富其施工中的实践经验。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配比技术
        (1)在施工中,混凝土是由水泥、集料、水以及外加剂组合而成的,这些成分所占比例对混凝土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所占比例被称为配合比。在配置混凝土配合比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进行考虑,还要对施工所需成本费用、施工经济合理性进行考虑,通过科学详细的计算得出最优的配合比。(2)在施工当中要对集料含水量与理论数值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要到现场测量集料实际含水量,根据选择的配合比添加适当的集料掺入量到混凝土中,保证混凝土各项成分使用量都与配合比要求相符合,使得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
        1.2混凝土的拌和
        通常状况下,建筑工程中往往选用商品混凝土,当选用自拌混凝土时,相关人员务必要依据设计配合比配置原材料,切记随意变更配合比。当混凝土中含有外加剂时,务必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添加量。与此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各部分原材料的投入次序以及拌合用时,一般来说,原材料的投入可以采用一次投料或者是两次投料。其中,一次投料即为首先投入粗集料,进一步将水泥与细集料一并投入拌合;二次投料即为首先拌合水泥和水,其后投入粗细集料予以拌合。对比来看,二次投料往往具备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于水泥用量缩减为一次投料的80%,在现阶段最为常用。
        1.3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1.4混凝土振捣
        当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应实施好振捣操作,为其均匀性及密实度提高提供专业支持。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做到:?(1)?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增强混凝土振捣效果,并在振捣棒的支持下,完成好这方面的施工作业;(2)?根据各插点位置,控制好混凝土振捣持续时间,以表明无下沉、无气泡、无泛浆为宜。同时,应对混凝土振捣状况是否良好进行分析,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促使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受影响。


        1.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务必要在12h之内实施覆盖养护,常见的覆盖材料包含草帘、麻袋、湿砂等等,在覆盖过程中要避免损坏混凝土表面,在养护过程中应定期洒水。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该控制如下:就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合的混凝土来说,养护时间应该在一周以上;就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拌合的混凝土来说,养护时间应该在两周以上;就具备抗渗性能的混凝土来说,养护时间应该在三周以上。与此同时,应通过定期洒水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资源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资源管理工作,所谓施工资源指的就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需求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针对粗细骨料的参数规格与质地等,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其他杂质因管控不到位掺入其中,影响混凝土拌合与质量。同时,还需要针对水质量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的水才能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所有在施工现场中使用的设备,都要有相关出厂证书、规格型号等,从而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2.2注重施工质量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状况是否良好,关系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价值、工程施工效益等。因此,为了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增加其管理中的技术含量,则需要不断优化这方面的质量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 (1)加强精细化管理方式使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序实施过程的严格把控,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减少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丰富其管理方法;    (2) 重视对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高效利用,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消除其质量可靠性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达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
        2.3切实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只有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才能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做到严格的把关,所以需要建设人员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要做到严格化的检测。如果混凝土材料不符合施工标准,坚决不允许其出现在施工现场,以此来对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除此之外,同时对建筑工程中的其它材料质量要严格要求,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对。首先是水泥,在开展抗渗混凝土配料室的时候,对于选择的硅酸盐水凝的强度不能小于32.5MPa,同时水热化指标要不高于275kJ/kg。接着就是骨料,从混凝土的搅拌来说,粗骨料颗粒是很容易产生各种空隙或者间距,这些都对混凝土的抗渗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选择骨料,首先要确保颗粒均匀,机碎石的直径不能大于31.5mm,而含泥量不能小于1%。
        2.4混凝土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养护作业是重要的收尾作业。考虑到混凝土在进入模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水化热,而水化热释放的大小及速度则会关系着水泥的水化速度,而当水化速度过快时,则易引发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现象,严重干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位置以及现场状况,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品种,并选取适宜的养护方法,以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支持下,可使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内涵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其施工质量,增强这方面管理效果。因此,未来在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水平、改善其质量状况的过程中,应重视相应的施工技术引入及高效利用,并在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配合作用下,完成好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方面的应对工作,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7):156-157.
[2]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3]王兴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0):297.
[4]马翔.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8):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