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新闻宣传新途径 新方法

发表时间:2020/7/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多
[导读] 摘要: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队伍要有朝气,一个企业要有名气”,要实现企业有名气,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羊场湾煤矿
        摘要: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队伍要有朝气,一个企业要有名气”,要实现企业有名气,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是新时期、新条件下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有企业;宣传;方法。
        一、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新的特点
        (一)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更加注重实效,明确要求一切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为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等经济工作服务,从而使新闻宣传这一“务虚”的工作变得更加务实,目的性更强。
        (二)新闻宣传工作除了具备舆论引导、教育宣传等功能以外,还肩负着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等重要任务,是企业高效推动工作进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现如今许多国有企业领导重视,投入加大,机构健全,都建成内部的电视台、报社、网站、广播站等部门,一大批专业宣传新闻工作者各司其责,维持着一个相当规模体系的运转。
        (三)新时期的国有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新闻也是生产力,宣传就是企业无形资产”,更加重视企业形象塑造,着力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多企业还制定发稿奖励政策,对各级新闻工作者发表的新闻稿件给予奖励,提高了专兼职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二、国有企业新闻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
        面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诸多特点,实施宣传创新是完成新的宣传任务的需要,也是应对媒体竞争、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针对新闻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新闻媒体一定要迅速作出反应,积极予以应对。其中最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强新闻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1.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企业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2.瞄准热点捕捉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企业、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新闻单位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企业、群众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3.贴近基层生活提炼新闻。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宣传要融入基层生活、服务基层生活、引导基层生活,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1.主题宣传常态化。要组织媒体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全社会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2.主题宣传明确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企业的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战役一样,精确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3.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

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1.精选宣传角度。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2.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企业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群众的观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群众兴奋点,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
        3.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宣传报道常规、动态性与集中、战役性相结合
        1.做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企业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类似“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2.做好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一个企业要从异彩纷呈、信息繁多的新闻宣传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视线,就要适时开展如“阵雨”式新闻宣传。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两者相互结合。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二者适度且完美的结合,就一个地方而言,要善于发挥基层宣传力量和地方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上级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1.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2.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企业以外的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3.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三、国有企业新闻宣传新途径、新方法的结论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有效促进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扎实开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合拍跟进,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激发员工斗志、凝聚发展力量、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企业争先创优、转型跨越的中心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组织领导和宣传部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及时、准确地掌握、宣传企业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重大部署落实情况,积极总结、宣传各部门工作中的新思路、新经验、新举措和典型做法,树立榜样,激发斗志,展示风采,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聚精会神搞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