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特征探讨 耿婷婷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耿婷婷
[导读]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政路桥工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并到了新的发展时期。
        身份证号码:12010319870220xxxx;天津市浩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政路桥工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并到了新的发展时期。市政路桥工程与其他普通工程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地理、人文等环境的不同,再加上施工工期相对紧迫,无形中给施工过程增加了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给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其中,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难点之一,也是整个工程必不可少的重点环节,因此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
        关键词:路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绝大部分的软土层多为有机物质,此种有机物质的硬度不高,很容易出现下沉问题,不仅会导致地基出现坍塌问题,更会影响路桥整体稳定性,不利于施工顺利开展,难以保障路桥施工安全性,极易为施工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在实际的施工中,明确影响路桥施工开展的各类因素,并结合路桥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才能解决软土地基路桥施工存在的难题。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一直是路桥施工研究重点部分,应充分重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深入了解路桥施工地质环境,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的路桥施工之策,从而维护路桥质量。
        1、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1.1、高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软土型地基土具有高可压缩性和流动性。软土的水分含量高,堆积密度相对较低,软土中一般含有一些腐植物、可燃性气体以及微生物,故压缩性高,长期不易达到稳定,而且在受到外力条件影响的时候极易发生沉降问题。在上部荷载持续作用及外部荷载影响下土的变形会随时间而增长,导致容易发生强度改变,使得强度不足,极易引起地基边坡不稳定。
        1.2、沉降量大
        软土本身富含较多的天然水且透水性低性,根据大量工程实例资料和试验结果总结得出软土地基中天然水的含水量在50%~70%,在南方某些地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甚至高达200%。含水量与土壤的软弱度为单调递增函数,与土壤承载力为单调递减函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松软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软土流变性和不均匀性等工程病害也呈现出来,从而使地基的承担的荷载能力逐渐削弱。在工程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结构或构件的内力作用以及变形的外力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压力过大,工程面临随时沉降甚至塌陷的危险,倘若沉降问题的处治工作不到位或者未及时发现,沉降愈演愈烈,就会增加后期施工难度,逐渐产生不规则的沉降。倘若工程突然间出现不断沉降的现象,就会造成路面坍塌,尤其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社会关注度和影响较大,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
        2、软土地基施工容易产生的危害
        一是,软土地基导致的沉降危害,受到软土地质区域面积大小、沉积厚度、种类不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软度地基上进行的道路工程施工会存在路面沉降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土壤中含水量过大,力学结构复杂、面层构成多样,在施工和修建中因地下水体流失和土壤层固结不连续而产生整个路面或部分路基的超范围沉降威胁,影响道路与交通长远运行和长期发展。二是,软土地基导致的路面工程结构破坏,软土地基表现出的不连续、含水量过高等特点造成了其结构的不稳定和力学上的不连续问题,最终在公路路基和路面上表现出断裂、凹陷等现象,形成对整个道路工程结构上的破坏,既延误了道路建设的时间也构成了道路病害的隐患。三是,软土地基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影响,软土地基的存在势必给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带来复杂性提升和难度提高的问题,如果存在技术运用不合理、材料配比失当、处理方式不科学则会导致后续道路施工中出现开裂、下沉等风险,极大地提升了道路工程的建设经济与时间成本,还会延误道路建设施工的工期[2]。


        3、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路段的处理技术要点
        3.1、软土地基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技术
        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层深度较大、分布不连续、粘性条件不足、有机物含量过高的区域,其主旨就是利用高压功能浆液的方式起到对弱质土壤层的固结和强化作用,是当前软土地基改造和加强的新型技术种类。使用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技术前应该掌握软土地基的基本信息,重点确定软土层深度、分布状况、粘性条件、有机质含量等重要数据,以此来确定功能水泥砂浆类型、钻机功率、高压泵性能、空气压缩机负荷等重要参数,为高效率的高压旋喷注浆处理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技术应用中要注意注浆管分布的特点和钻进的深度,以便在设计的深度内形成20MPa的高压浆和高压气体,通过水泥和功能剂的应用迅速形成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强化[3]。
        3.2、选择排水固结方式
        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方式进行分析,除去上述常见加载换填方式,在实际的软土路基施工中,应结合软土路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路桥软土路施工技术。为解决路桥施工中软土路沉降问题,应选择排水固结方式。排水固结方式主要目的为排除软土路中含有的水分,在水分排除后,对软土进行压实工作,从而提高软土强度。合理运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排水固结方式[3],不仅能解决软土地基水沉降问题,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效果,有利于提升路桥施工稳定性。在此种方式应用过程中,应在软土地基中布设竖向砂井,有利于缩短软土地基排水距离,从而达到软土地基固结目的,排水固结方式应用得当,在极短时间内降低水与空气对软土地基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规避沉降问题。在竖向砂井排水施工中。首先,在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固结施工准备工作,在软土地基施工处进行铺砂,使软土地基表面形成垫层,确保排水固结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应在软土地基打入排水井,并做好井位标记工作,确保井位导杆具有垂直性。最后,应在软土地基砂井顶层布设排水层,有利于软土地基横向排水工作开展,最大限度排出软土地基水分,确保路桥后续施工有序开展[4]。
        3.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也叫CFG桩法,是一项比较传统的处理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普遍用于路桥工程施工中。其主要是通过振动沉管灌注施工方法,在软土地基插入沉管形成桩基孔径,接下来将混合物倒入水下管道,振动并拉动管道,在水下管道达到设计水平时将其填充。期间需要严格控制管道的拉动速度和高度,通常拔管速度为1.2~1.5m/min,高度控制在0.5m以上。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主要包括碎石、沙子、水泥,同时加入细骨料进行配比,配合比必须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配比。可采用隔桩跳打的顺序进行施工,控制新桩和旧桩间隔时间≥7d。这种方法在我国现阶段路桥施工中比较常见,但单根桩的承载力较低,抵抗水平力较差,多适用于十字板抗剪强度在20kPa以上的软土地基[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道路桥梁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到路桥工程难免会在软土地基中开展,所以在具体施工中,要对软土地基施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不断完善原有的软土地及处理方法,从而在整体上确保道桥施工质量。现下,随着不同施工技术的更新演变,软土地基施工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相信在未来,通过技术人员、设备与相关工艺的不断完善,在软土地基中的施工不再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谭定祥.软土地基对桥梁施工产生的危害及处理措施[J].居舍,2019(35):160.
        [2]占小剑,杨继凯.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25-26.
        [3]赵平平.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地产,2019(21):155.
        [4]熊昊容.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9(31):30-31.
        [5]李富昭.软土地基对路桥施工的影响分析[J].居业,2019(10):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