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高效学习方法与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马娜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小组化教学,丰富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小组化教学,丰富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实践化教学,加深学生理解”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组化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化教学
        前言: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无穷的文学魅力,体会文学大家的留下的文学经典,感悟字里行间的人生智慧。古诗词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但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忽略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态度为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无法领略古诗词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注重的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引导,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能力重要教学目标。
        一、小组化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每个人因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文学理解也各有差异,开展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达到知识共享,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基础素质与古诗词的掌握程度。以《出塞》一诗为例,这篇古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歌,字里行间尽显尽显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以文章体裁为例,引导小组内分享自己还知道哪些题材的古诗。小组内有学生说道:“我知道咏物诗,这是诗人用某物寄托自身情感,例如于谦写的《石灰吟》表达了自己要想石灰一般坚韧不屈。”还有学生说:“我知道悼亡诗,这是诗人为了纪念亲友所创作的诗词,其中都包含着他们满腹深情,如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见一个诗人对于亡故妻子的思念之情。”还有学生补充:“我知道山水田园诗,这种古诗词的描述田野生活,给人以清新洒脱的感觉,陶渊明是这类古诗词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想,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与学生互相分享古诗词的学习知识,有助于形成学优者带动学困生全面提升班级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


        二、现代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实践教学的当中,多媒体设备作为现代化教学的典型示范,在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因直观性,可以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类型于一体的综合展示所要表述的知识内容,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精力,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乞巧》一古诗词为例,古诗词是唐代诗人林杰根据乞巧节盛况所创作的古诗词,七夕夜晚仰望深邃的天空,仿佛能够看到牛郎织女的隔着鹊桥相会,家家户户共赏一轮圆月。学生在了解本文古诗词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古诗词相关的知识背景,如古诗词中所提到的乞巧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在七月七日时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织女的因心灵手巧,所以当时的女子们也会在这一日对月引线,祈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拥有一双巧手。除此之外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这是以往教学所无法达到的,这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实践,教师可以运用这部分实践进行一对一指导,这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实践化教学,加深学生理解
        常言道:“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作者在撰写古诗词时候都倾注着自身的情感,立足实践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深度了解古诗词内涵的教学的目标。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为例,故人辞行向西赶往黄鹤楼,正值烟花三月风景秀丽前往扬州,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全诗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为亲人送别时候的场景,学生就能达到一定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不仅仅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深度内涵,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刻板的教条理论,而是一种指引学生不断进步的人生启示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能力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师生双方紧密配合,于教师而言要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堂教案,于学生而言,要虚心学习教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古诗词高效学习方法与策略探究”这一重要课题,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内心诉求,设计形式丰富的教学案例,旨在为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能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鲁芹.高中语文课堂古典诗词高效教学方法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5(5):5-5.
        [2].董春艳.品诗芬芳之味——构建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J].中华少年,2017(28):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